自2014年入职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来,夏咸喜一直深耕能源装备安全与寿命研究领域,通过对科研的不断追求和不懈努力,建立了我国发电机组寿命管理与延寿的创新性技术体系,这一开创性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为我国高温反应堆、重型燃机等关键高温装备的运维树立了新的行业标杆。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中央企业中国广核集团下属的全资二级成员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水利电力部核电科学研究所,主要任务是跟踪、消化、吸收核电技术,为核电生产运营和工程建设提供服务。2003年7月正式转制成为中国广核集团全资成员公司。经过多年发展,该公司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涌现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以夏咸喜为代表的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青年员工,践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持续为我国核能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与各种材料样本“亲密对话”
夏咸喜带领团队穿梭于电厂的各个角落,收集第一手数据。
在能源装备安全与寿命领域,夏咸喜如同一位孜孜不倦的“探险家”,持续探索电力高温材料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的安全与寿命奥秘。为了深入研究高温材料的性能变化和寿命特征,他经常深入实验室,与各种材料样本“亲密对话”。他通过精密的仪器观察材料在高温、高压等极端环境下的微观结构变化,正是这些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为他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他带领团队穿梭于电厂的各个角落,收集第一手数据,为模拟高温材料在实际运行工况下老化行为,他和团队连续数日监测数据,敏锐地捕捉到新型高温材料在高温环境中性能衰减速度远超预期的现象,揭示了高温材料服役寿命预测的复杂性。他通过深入研究,成功挖掘出导致材料性能下降的关键因素,攻克了高温材料性能衰减精确表征及寿命预测技术瓶颈。该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
秉持“拓荒牛”精神迎难而上
夏咸喜始终秉持“拓荒牛”精神,迎难而上。
夏咸喜常说:“科研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
依托公司的平台,得益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的资助,夏咸喜带领团队研发了高温装备寿命管理平台,这一平台有效解决了机组深度调峰运行过程中的寿命和安全定量评价问题,助力发电机组安全稳定和长期运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每一项技术的突破,都源于对细节的不懈追求。”夏咸喜这样说。在科研的道路上,他始终秉持“拓荒牛”精神,迎难而上。在核电蒸汽发生器相关研究中,他带领团队开展了多场耦合协同控制研究,并提出了电磁感应加热方案和局部热处理设计方法。同时,他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分享科研成果和进展。
提升团队科研能力水平
夏咸喜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夏咸喜是个有拼劲、能带领团队向前冲的负责人。”同事杨路宽这样评价道,“他对科研创新的热情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对于所做的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夏咸喜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他注重培养团队成员的协作精神,通过倡导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的理念以及组织多样化的技术交流与项目研讨活动,成功打造了一个学习型科研团队。团队成员1人获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资助,4人被评为苏州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
他积极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展开技术合作交流,不断开拓团队视野,提升团队科研能力水平。同时,他编撰了结构完整性前沿进展和电力行业专业发展规划,为推动科技创新与电力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夏咸喜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先后获中国电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设备技术能手、江苏省电力优秀青年工程师、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优秀青年人才、苏州好青年、苏州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中国广核集团青年标兵等荣誉。此外,他还斩获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特等奖等奖项20余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0项,发表论文32篇,授权专利13项,获得成果鉴定7项。这些荣誉和奖项不仅是对他个人科研成果的肯定,更是对他团队辛勤付出的认可。
在科研的道路上,夏咸喜始终保持着对未知的探索和对创新的追求。他深知,只有不断攻克科研难题,才能为我国的能源装备安全与寿命研究领域作出更大的贡献。(记者余娜 通讯员刘秋实)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