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洗牌正式开始。
8月3日晚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揭晓了首批获得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配方注册资格的22家企业和89个配方,标志着新政正式落地。首批获准注册的企业中,贝因美、雅士利、美赞臣和飞鹤等企业均拿下多个配方。
第一批公布的企业准备更充分
进入7月后,许多乳企和乳业经销商就像等待高考放榜一样翘首期盼这份榜单出炉,因为它将影响到之后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
8月3日晚间,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官网上发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工作顺利推进》文件指出,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已批准22家企业的89个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的注册申请,后续获准注册信息将即批即公布。
首批获得配方注册资格的企业中,大部分为国内外知名企业,包括贝因美、雅士利、蒙牛、飞鹤、伊利、合生元、君乐宝等17家国内企业,以及雀巢、惠氏、雅培、菲仕兰、美赞臣等5家外资企业。其中不少品牌获得多个配方的注册资格。
乳业专家王丁棉向澎湃新闻表示:“首批获得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配方注册资格的企业并不说明比后面批次公布的企业有更高的资质,或产品一定更好,但起码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在申请注册时准备更加充分,材料更加齐全。”
王丁棉认为,首批通过注册配方的企业优势在于,可以比后面批次的企业更早制定生产计划、投放市场,可以通过这个时间差来让消费者先建立起对品牌和配方的认可度。
7月就已经有经销商开始“清仓”
据业内人士介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行业已经开始了“减品减量”,即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品牌的瘦身,减少旗下产品的品类;由于不确定旧的产品是否能通过新政审批,经销商在观望过程中,不敢过多进货,企业厂家就只能适当减少产量。
王丁棉表示,在去年新政准入门槛被提出开始至今,已经有300至500个品牌从市场上消失。同时,在今年4月至6月婴幼儿奶粉销售高峰期过去后,7月就已经有经销商、渠道商开始对手上的货源实行低价“清仓”。甚至有一些比较惊慌的经销商把250元左右的中低端产品按150元左右的单价进行“甩货”,因为他们清楚,这些产品不会被纳入注册制的批准范围。
但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企业目前显然还处在观望阶段。
2017年7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在上海召开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进口企业座谈会上披露,目前仅有约40%的进口企业完成提报奶粉配方注册。据介绍,目前已收到提报注册共665件,其中国内的531件,国外的134件,共涉及国内企业75家、国外企业26家。
这意味着,后期很有可能会出现大批企业扎堆注册的情况。因为根据规定,未经注册但2018年1月1日之前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进口的境外生产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乳粉,只能在我国境内销售至其保质期结束。
王丁棉认为,后续第二、第三批名单公布后,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洗牌就会基本完成,明年即使有补充申请,数量也不会多,所以今年年底行业就会基本定局。
“史上最严奶粉新政”
2016年6月9日,酝酿已久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正式出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当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该《办法》将于当年10月1日起施行,《办法》的出台将提升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行业准入门槛,配方、品牌乱象将有较大改善,品牌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办法》要求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当时国家食药监管总局的新闻通稿显示,我国10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共有近2000个配方,个别企业甚至有180余个配方。
业内预计《办法》将会使目前市场上三分之二的奶粉配方被淘汰,四分之一的奶粉企业出局。因此在《办法》颁布之初,就被冠以“史上最严奶粉新政”的称号。
《办法》要求申请人申请注册时一并提交标签和说明书样稿及标签、说明书中声称的说明、证明材料,并对标签和说明书表述要求作出细致规定。譬如对产品中声称生乳、原料乳粉等原料来源的,要求如实标明具体来源地或者来源国,不允许使用“进口奶源”、“源自国外牧场”、“生态牧场”、“进口原料”等模糊信息;不允许在标签和说明书中明示或暗示“益智、增加抵抗力或者免疫力、保护肠道”等;不允许以“不添加”、“不含有”、“零添加”等字样,强调未使用或不含有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不应当在产品配方中含有或使用的物质;不允许标注虚假、夸大、违反科学原则或者绝对化的内容;不允许标注与产品配方注册的内容不一致的声称等。
首批通过注册的完整名单: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