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有困难找民警”深入人心,很多人在遇到麻烦时的第一选择往往是报警。110这个公众熟知的电话号码给了人们强烈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既拉近了警民关系,又体现了公安机关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
然而,人们对110的过度依赖,甚至是滥用,也让110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不久前,北京市延庆区110报警中心接到报警称,某条路中间有个大坑,有骑车人掉进坑里生死不明。虽然了解那个路段的民警不相信那里有大坑,但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民警还是赶了过去。结果发现那里根本没什么大坑,只是为了修路而挖的一个不足10厘米深的小沟,骑车人骑得太快没注意到路面情况摔倒了,一时间摔懵了没起来。等民警到达现场时,骑车人已无大碍。
像类似的报警各地110每天要接到无数个,内容五花八门:猫上树、狗跳墙、两口子吵架、婆媳不和、邻里纠纷、孩子不听话,更有甚者,有的无聊骚扰也纠缠不休……2018年,某地公安分局曾作过统计,当地110全年接了10万余个报警电话,超过7成都是非警情类报警。
非警情类报警既占用了110报警资源,使真正的紧急报警电话打不进来,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同时也占用了相当的警力,在警力本来就有限的情况下,很多民警陷入非警务工作中,正常工作受到影响。因此,一段时间以来,减少民警的非警务工作,为基层民警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
日前,公安部出台了《为公安派出所减负10项措施》,其中“有效分流非警务类报警求助事项”的提法引发了舆论关注。
为基层民警减负,为110减负,并不是说对群众非警务类报警求助就置之不理了。事实上,一些群众的报警求助虽然不涉及警务工作,但也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处置,也可能会转化为警情。对于非警务类报警求助不能简单地一推了之,只是这些求助应当有效地分流给其他部门处理。比如家庭或者邻里纠纷,可以由当地的人民调解机构来处理,而城市建设、市政管理的问题则应该由城管部门解决。
分流非警务类报警求助事项,把宝贵的警力资源用在最恰当的地方是对民警的爱护和保护。一段时间以来,过度使用警力,把大量民警投入到非警务工作中,导致很多民警处于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状态,顾不上身体和家庭。一些民警积劳成疾,甚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谈到政法队伍建设时指出,“要给予特殊的关爱,做到政治上激励、工作上鼓劲、待遇上保障、人文上关怀,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各种实际困难,让干警安身、安心、安业”。也正因为如此,公安部把分流非警务类报警求助事项作为派出所减负的重要内容。
为基层减负、分流非警务类报警求助事项是当前公安工作专业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基层派出所战斗力的现实需要。减负、分流体现的是基层公安工作的求实与创新,体现的是对于公安执法为民理念更加精准地理解和实践。相信随着为基层减负、分流,公安基层派出所的战斗力将大大提升,其工作质量和效能也随之提高,公安执法为民理念势必将体现得更加准确、更加充分。(□秦平)
转自:法制日报--法制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