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山东辱母案庭审:不要怕把案件放在社会聚光灯下


来源:人民日报评   时间:2017-06-02





  面对汹涌舆情,司法机关既不能充耳不闻、漠不关心,也不能为其左右、人云亦云。司法公开、释法说理,是司法机会回应社会关注的正确方式。
 
  近日,备受社会关注的于欢故意伤害案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开庭。法庭采用全程微博直播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庭审实况,成为近年来人民法院司法公开的又一案例。

 
  于欢案引发舆论关注,源于媒体的一篇报道。一个多月前,于欢案进入公众视野,由于信息报道不够充分,事件迅速引起巨大争议,以至于有人说,“评论太多了,事实不够用了”。的确,缺乏事实支撑的舆论轰鸣,只能让原本并不复杂的刑事案件变得模糊起来,让真真假假的说法乃至猜测满天飞。而查明事实真相,法庭庭审才是最好的平台。随着二审法庭调查的深入,于欢案的来龙去脉和事实真相逐渐呈现在公众面前,有些细节第一次为公众知悉,此前各种缺乏凭据的猜测得以平息,评论者的情绪也趋向客观、理性。

  事实上,于欢案“第二季”的全程微博直播,是近年来一系列热点案件司法公开的延续。对包括于欢案在内的社会高度关注的案件,司法机关一直以审慎的态度予以对待,通过司法公开回应社会关切,体现了司法与舆论的良性互动。从首例大气污染公益诉讼案、快播公司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到康菲溢油案、“狼牙山五壮士”后人起诉侵害名誉权案等,人民法院通过一系列热点案件的公开审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许,司法公信力得到不断提升。

  在司法领域,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最好的稳压器。通过最大限度的司法公开,可以消弭各种误解和猜忌。于欢案的公开二审再次说明了这一点。通过全程公开,打消了公众对“暗箱操作”的忧虑,使一些偏离正轨的公众舆论回归理性。同时,把案件放在社会聚光灯下,也是司法担当的体现:案件办得对,就是一次普法教育;案件办错了,则是一次改正错误、重拾公正的良机。近年来,张氏叔侄案、呼格吉勒图案等一批冤错案件的再审改判,特别是聂树斌案的再审改判,不仅还了当事人及其家人一个公道,而且传递了人民法院勇于担当、实事求是、捍卫公正的坚定信念。
 

  司法公开、释法说理,是司法机关回应社会关注的正确方式。面对汹涌舆情,司法机关既不能充耳不闻、漠不关心,也不能为其左右、人云亦云。如何做到公开和公正?离不开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以审判为中心,是现代社会司法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审判案件要以庭审为中心,实现事实证据调查在法庭、定罪量刑辩论在法庭、裁判结果形成于法庭;让法庭而不是舆论场,成为罪与非罪、罪轻罪重的最终阶段和关键环节。通过这一改革,坚持实事求是,坚守法治定力,重视舆论而不为舆论干扰,才能真正维护和提高司法公信力。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对司法机关尤其是手握法槌的法官来说,是一项崇高的要求。其中不仅有法律和程序的要求,也有情理要求和人心诉求。从包括于欢案在内的个案做起,通过司法公开、释法说理,推动全社会的法治信仰、维护司法权威,应该是司法机关的使命。而社会公众也不妨多一点法治的“过程意识”,通过包括本案在内的司法“公开课”,培养更加理性、成熟的法治素养,进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人民日报:于欢案是一堂生动法治课

    法律人也是人,研判每一个案件都需要虑之于情,但同时又是刚性法律的执行者,做出任何一个决定都要依之于法
    2017-06-26
  • “不执行”是纵容违法?人民日报刊文:法律着眼更为柔性长远

    “不执行”是纵容违法?人民日报刊文:法律着眼更为柔性长远

    园欺凌中的施害者也好,治安违法中的老年人也好,事件的处理结果本身已经向社会宣示了其行为的违法性,执法者也给出了否定性的评价;并且受害者还可以基于民事法律的规定,要求对其经济损害和人身损害进行赔偿。从这个角度来说...
    2017-07-05
  • 人民日报:上海检察努力打造司法体制改革升级版

    人民日报:上海检察努力打造司法体制改革升级版

     2016年,在最高检公布的公诉、侦监共8个核心数据中,上海的抗诉、纠正遗漏同案犯、立案监督等7个数据都有2位数以上的增长幅度,司法体制改革的成效初步显现。在今年的上海市人代会上,检察机关工作报告赞成率达98 4%,是实...
    2017-07-05
  • 人民日报谈游客摔断玉镯:缺少明码标价,易加重消费者责任

    人民日报谈游客摔断玉镯:缺少明码标价,易加重消费者责任

    最近,某江西籍女游客在云南旅游时因“手滑”摔断玉镯的新闻引发热议。当时,该游客在瑞丽一家玉石商店试戴玉手镯,不慎将其摔到地上,碎成了两段。事后,因赔偿问题产生争议。玉石商店称,该玉镯价值30万元;当地鉴定机构估价...
    2017-07-14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文化艺术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