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江苏优秀毕业生”系列报道反响强烈,扬子晚报举行“什么是成功的教育”研讨会;大咖们认为: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研讨会上,来自全省的专家学者进行热烈的讨论。(乐涛摄)
扬子晚报今年3月起推出的“十年回眸·寻访江苏高校优秀毕业生”连续报道,寻访了32位杰出青年的成长历程,他们都是毕业于普通本科院校及高职院校。这促使我们反思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一路上名校吗?日前,扬子晚报主办“什么是成功的教育”研讨会,邀请江苏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高校负责人、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及教育专家各抒己见。
优秀毕业生代表说成功有什么启示?
培养兴趣和求知欲才是成功教育
陆春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学校:吴江震泽中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我2001年高考,因为发挥不理想,最后进入当时的南京气象学院,读的也是不算热门的物理学专业。大四时,我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保送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博士期间,在导师牛生杰教授和刘延刚研究员的支持下,我又赴美国纽约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访问3年。我很珍惜这个机会,非常努力,每天花很长时间工作,一有机会就去参加国际会议,和“大牛”交流。有时候能明显感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一路走来,我的最大体会是:选好目标,无论小目标还是大目标,一旦实现了,心里就有成就感,做事更有兴趣。我从事教育的时间不长,结合自身的经历,我认为成功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上课的时候,我会鼓励学生做学业报告,比如观察生活中天气现象,像虹、晕、华等等,把拍到的素材做成炫酷的视频或者幻灯片,课堂上讨论,这些都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要常常思考“我想成为谁”
徐田:江苏香樟大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毕业学校:句容市第一中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父亲送我到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报到时说过的一句话:“任何一个学校都会有优秀的学生。”
大学期间,我时时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学生很多,我没有太大的把握,就去竞选学生会的普通干事。慢慢按老师的要求来,觉得越来越有成就感。我当时从艺术专业转到计算机专业,学习还是很困难的。每次上课我都坐在最前面,老师讲的听得清楚点,老师对我印象也深刻。最后,我做到了学生会主席。
我从自身角度去思考,觉得“品牌”和“目标”很重要。讲品牌,就是一个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的名字也是个品牌。我记得大学第一堂课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引出所有的话题就是“我是谁”。我喜欢什么人,想像什么样的人一样,所以就去学习那个人的品质,所以这些年我通常会把“责任”、“信誉”、“能力”等关键字注入自己,当作自己学习的目标。
高校校长说如何给学生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职业教育是要培养“大国工匠”
钱吉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我们学校是一所高职院校,我认为,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们学校招生形式很多,所以我们对差异化的生源分类培养,分层教学,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具体做法有三点,第一,我们创新学院对有潜力的学生配备导师,鼓励他们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第二,采取复合式专业培养。比如铁路的相关专业和营销专业的复合。第三,按照学生升学要求搭建立交桥。
我理解的最好的职业教育是能够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教育。在当今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对职业教育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误读,考不上本科的才上职业教育。这种状况现在已经在好转了,对进入职业学校的大学生来说,我们要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人才。
企业人力资源主管说什么样人才受欢迎?
应届生一进企业就是“职业人”
朱浩:江苏汇鸿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
我们集团每年都会面向社会和高校招聘100多名新员工,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约占70%。在招聘过程中,除了基本的学历层次、学业成绩、专业素养、工作经验等条件之外,我们比较看中求职者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诚实守信、目标明确、文化契合。
无论你是毕业于985高校,还是其他院校,只要一进入企业,你身上原有的标签已不复存在,唯一的身份就是企业员工。因此,企业必然会以职业人的标准要求你。对于汇鸿集团来说,什么样的员工会获得更多的青睐呢?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一高三强”,具体来说就是:一是忠诚度高的员工;二是责任心强的员工;三是合作意识强的员工;四是创新能力强的员工。如果一名员工具备“一高三强”的素质,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努力践行,他的绩效一定不会差。
工作中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陈策:江苏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技术中心副主任,人力资源专家
列子云“贤者居上,能者居中,工者居下,智者居侧”,国有企业对不同岗位的人才也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工者,最重要的是工匠精神,把工作做到极致。能者最重要的是追求卓越的能力,贤者最重要的是道德品质以及带领团队的能力,智者最重要的是思维能力,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旧的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淘汰。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很多的综合能力及知识。在国有企业,我们更看重的是完成工作的能力,一个人学历再高,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那他就不是我们认可的人才。举个例子,上级布置一项工作,很多人只是完成它,鲜有人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们期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有没有更好的工作方法?如果以产品做比喻,大多数人完成的工作是一些不合格的配件,而不是一件完美的产品。
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人说江苏大数据显示什么?
用人单位招聘时不再唯学历第一
胡建平: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
不管是哪一类学校的毕业生,都有可能成功成才,关键在于学校给予学生什么样的教育,以及学生对自己有何种定位。我认为,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2016年江苏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6.9%,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绝大多数人选择留苏就业。2016年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省高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高达87.3%,较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同时,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不再唯学历,除学历、学科等基本要求外,其他主要考量因素列前三位的依次是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知识,此外还有实践经历和心理素质等。在各项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中,用人单位重视度较高的分别是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前沿知识、沟通交流能力和应用分析能力、适应环境和自我管理。
中学校长说最好的教育应具备哪些特点?
要帮学生找到人生的“发动机”
朱焱: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长
我去过很多学校工作,既有在江苏乃至全国都是一流的百年名校,也有工读学校这样特殊教育的学校,还有跨越小学、初中、高中、国际高中12年一贯制的大型国有民办学校;教育过很多各具不同背景,不同特点,甚至来自不同国籍的学生。观察这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经历,我不禁在思考: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我们该怎么做?
首先,最好的教育一定能让人找到角色、定位与意义。但现有的环境下,学生往往无法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无法自主、自治,只能受制于人。因为要考一所好学校所以努力学习,因为要找一份好工作所以好好学习。当中考、高考结束,如愿上了一个好学校的时候,动力就没有了。当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时候动力又没了。为什么?因为这些动力都是考试的压力和家长的期待,不是自己因找准人生的角色、定位和意义而带来的动力。而最好的教育应能让人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和方向,这样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外在的压力就会变成动力。有了方向,有了自己规划的人生,人才真正具有前进的动力,人生才有了发动机。而方向,必须是在大量的选择、尝试、磨砺中得到一些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去排除什么,不断地发现真正的自己。
其次,最好的教育一定是教会学生学习,收获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当下的教育更多的是适应和迎合现有的选拔标准——中高考。抱着功利的心态,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自然不是最好的教育。随着信息更迭、技术创新、理念改革,将来决定一个人生命状态的更多的是非专业的能力。这种非专业能力既包括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方法能力,也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社会能力,还包括心理抗压能力、自信等情感能力。具备这些能力在未来社会才会有持续竞争力。
其三,“扬长”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现在的教育显得不够舒展。似乎根据木桶理论,最短的那块板决定了高度。因而我们的教育也着急的忙着“补短”。比如,与国际接轨,英语不行就全社会集体恶补英语。博士考试英语不过学问做得再好也不行。强调艺术教育,于是一到周末每个孩子都是忙于参加各类钢琴、小提琴、油画补习班。通过小升初考试后,大多的孩子都是只有一本证书,真正对艺术产生兴趣,走进艺术之美世界的人是极少的。然而,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扬长”的教育。以个体的长处为核心,“以长促长,以长促全”。这种教育让人“找到感觉、尝到甜头”。这种沉淀出来的自信和积极心理暗示已经超越了以往的长处,为将来的全面成长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四,最好的教育是让人感受到幸福,有能力体验和创造幸福的教育。习总书记“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教育观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好的教育让人幸福绝不仅仅是因考试获得好成绩或是考入名校。而是让参与教育过程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幸福。让家长为孩子选择到良好教育而产生较高的生活幸福指数;让孩子因享受到优质适合教育而拥有较高的学业幸福指数;让教师因专业发展及工作成果而拥有较高的职业幸福指数。
最后,最好的教育是培养心智健全,懂得感恩,有责任担当,有坚毅韧性,有情怀的大写的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就是要唤醒人身上天使般的心灵,使人因教育而放大仁爱之心和美丽情怀。
教育专家说适合的教育包括哪些内涵?
寻找“适合的”就是生涯教育
顾雪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扬子晚报的“十年回眸”这个活动非常好,“校校有英雄,行行出状元”,让很多人看到希望,减缓焦虑。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我想讲的一个观点是,一个适合的教育也算是成功的教育。第一,所谓的适合,至少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内心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他是有优势的,优势让人自信。生命是丰富的,教育、职业的要求、行业的发展、国家的方针政策等也是多元的、动态变化的,因此,匹配是多层次的,不单单是高考分数和招生要求的扁平化的匹配。适合的教育,可以带来多方面的益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愉快,也会感觉比较有自信,提升幸福感;再者,这样的状态也容易出成就,可以有效地推动他的就业。
第二,适合的教育,一方面是学校提供给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主动寻求适合的教育,特别是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也非常重要。适合的教育,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逐渐趋近的过程。一方面要协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发现自己的能力优势,另一方面要协助学生逐步了解高校、专业、职业等,在了解、探索的过程中,逐步找到适宜成长的环境。因此,可以说,帮助学生寻找适合的教育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业内称之为生涯教育。
在国外,小学就有职业生涯规划,初中就有生涯教育,大学也有,而且通过学术界对10000名被试的研究发现,初中搞职业生涯规划是很适合的,那时候的学生,个体特征有所彰显了,但还不是特别的焦虑。我们入了轨道以后,相对来说,回头调整不见得就没有机会,但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所以我觉得生涯教育实在是迫在眉睫。基于这样一个原因,我们最近到南京市第一中学、第九中学、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燕子矶中学、无锡怀柔中学等进行生涯测评、生涯教学实验,用科学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引导学生选择未来适合的发展方向,并让他们为实现自己设定的发展目标制定规划,努力践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