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作为一家服务金融行业的科技公司,这几年来也一直在践行普惠金融。所以我分享一下我们对普惠金融的理解。
目前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呢?我们研究认为,是可负担成本。我们需要从经济学的理论角度来分析这个事情。
经济学中,企业成本有一个划分维度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成本结构的不同,让经济实体所能服务的对象的广度和深度也完全不同。拿金融行业来讲,如果一个金融机构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高,那么只能去服务高收入人群和高价值的大公司,向下覆盖是不经济的。反之,如果固定成本高但变动成本低,则相对没有边际的限制,可以快速复制,覆盖更多群体,实现规模效应,这是符合经济学规律的。
但就目前来看,金融机构的成本结构恰恰是以前一种为主。要做普惠金融,必须找到低成本、可持续的模式。就目前来看,传统金融机构践行普惠金融急需解决的就是变动成本高、信用风险高的问题,而科技公司正好可以助力金融机构改变自己的成本结构、并通过贷前、贷后管理降低信用风险,优化服务能力。
首先,科技公司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触达到传统金融难以触达的人群。
其次,科技公司可以在生活消费和产业交易场景中获得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真实反应了客户需求和实体经济的产销情况,通过这些数据+风控技术可以去做风险管理与风险定价。
第三,在流程运营层面,科技公司基于更好用户洞察能力、产品洞察能力,可以在交易场景中嵌入金融服务,实现从客户申请、授信、放款、贷后的全流程贯通,让客户在交易场景中获得贷款,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极大地改善客户体验。当这种能力与金融机构进行连接,也将极大地降低金融机构的流程运营成本。
上面这几个点,京东金融都在实践。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京东金融是如何去做普惠金融,以及如何为金融机构提供助力的。
第一个,批量获客方面。例如,面向个人的消费金融,京东金融基于京东数亿用户的基础以及电商交易场景,2014年推出了业内首款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白条”。这几年来,我们基于对原有场景的深耕以及外部场景的扩展,为很多的90后提供了人生第一笔授信,切入了传统金融不便触及或者触达成本较高的弱信用人群或较低收入群体,帮助了他们发掘和变现了信用价值。
第二个,在风控方面。不管是刚才提到的白条,还是京东金融最早做的供应链金融,都是在依据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做风控,没有一个人工信贷审批员。当我们的智能风控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几乎就不再产生变动成本,为1个人放款和为1亿人放款,除了带宽成本外,我们的成本几乎没有增加。所以,即使用户1次只借100块钱,我同样可以借给他。并且,我们的产品几乎都是按天计息,随借随还。
第三个,在流程运营方面,拿我们的农村金融的养殖贷来说。首先我们基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构建风控模型,通过对养殖结果的收益测算而为农户提供授信。授信之后,并非不管了,而是继续做养殖过程的全流程贷后管理,帮助农户做养殖管理。包括为养殖户提供免费的云端的养殖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等等,帮助养殖户建立一套集物流管理、信息流管理和资金流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养殖管理体系,实现养殖技术的升级,促进养殖的集约化、规模化。
基于这样一套养殖管理体系,我们有能力精准的把资金定时、定量、定向的投放到养殖过程中,让农户实现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拿养鸡这件事来举例,养一只鸡42天,大约需要15元饲料款。传统做法是在第一天贷款给农民15元,42天后连本带息收回,农民为这15元支付42天的利息。但我们知道,其实小鸡在第一天只吃很少的开口料,可能只需要2.3毛钱,一周之后需要另外1元的饲料。我们现在就可以做到把饲料的用量精确到天、精确到克,并据此匹配贷款资金,其结果是农民最终支付的利息非常之低,覆盖养鸡过程中需要的15元饲料款,总共只需要支付利息6分钱。
如此一来,我们不仅提高了整个贷前、贷中、贷后的流程效率,实际上还在这个过程中降低了信用风险。不仅农户对贷款利息可以承受,京东金融也可以赚得利润。
由此可见,不管是哪一个环节,科技实际上都是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但科技公司本身做金融服务是难以满足普惠金融的需求的。实现普惠金融,传统金融机构的力量不可或缺,他们应该是推动普惠金融的主力。近年来,中央密集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力推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有力推动了金融供给下沉,包括几家国有大行在各地的分支,以及遍布各地的农村商业银行,几乎是覆盖全国各个角落。这些金融机构如果能够通过科技赋能,将线下优势与线上打通,将很快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我们认为,未来的金融服务将是不分线上与线下的,而是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O+O”的模式。
从普惠金融延展到所有的金融服务,逻辑是一致的。放眼全球,传统金融拥抱新兴科技,利用科技的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正在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美国、欧洲,高盛、摩根斯坦利、瑞银等传统老牌金融机构无不在将科技视为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能力。科技能够为传统金融带来的赋能,并非只是流量、渠道等浅层次的东西,而是真正能对其核心业务进行重塑。在这个大的时代潮流下,中国的金融机构完全可以在做好普惠金融的同时实现模式的迭代,也完全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重塑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格局。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