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晚间,北京市规划国土委主任魏成林、通州区区长张力兵在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栏目中,透露了市民普遍关心的城市副中心规划进展——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
瞄准宜居宜业职住平衡目标
魏成林表示,副中心规划是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开展的,我们坚持世界眼光、高点定位,突出以疏解作为“牛鼻子”,突出生态环境建设,突出历史文脉的传承,打造世界一流和谐宜居的城市副中心。目前,规划部门已经基本完成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和6个重点地区的详细城市设计,正在编制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州区906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
魏成林表示,规划将突出解决“大城市病”。
对于如何保障规划落地,通州区区长张力兵说,要根据规划的各项指标,对落实进行评估。把规划晒到阳光下,让群众参与监督。
今年下半年,北京市四套班子将启动搬迁,未来将有更多的人来到副中心。在节目中,魏成林就市民最关心的交通规划问题进行了解答。
按照规划,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新城之间,将构建七横三纵的轨道交通线网,五横两纵的高速公路、快速路网络;在城市副中心内则将加密路网形成小尺度街区,从而实现宜居宜业和职住平衡。
其中七横三纵各有所指。七横指平谷线、京唐城际、市郊铁路、M6线、八通线、M7线和R1线;三纵则是指M17线、S6线、城际铁路联络线。
而联系中心城区和副中心的五横两纵也有讲究。其中五条横向通道指潞苑北大街、广渠路东延等;联系副中心和东部地区的两条纵向通道指六环路和密涿高速公路。
加强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新城的交通联系,提高通勤能力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中心城区人口随功能转移,实现宜居宜业、职住平衡。据透露,规划中通州将有60万至80万就业人口,这部分人要尽可能住在通州区,才能最好地解决交通问题。
大运河文化带将承载多元文化
未来,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绿色空间将占到约40%的比重,有大约20处10公顷以上的集中绿地,规划集中建设区内约有15平方公里的绿色空间。魏成林说,仅在规划集中建设区中的绿地,就几乎相当于原崇文区行政辖区的面积。
张力兵表示,副中心构建的绿色格局是“两带一环一心”,第一条绿带是沿潮白河的东部绿带,第二条绿带是沿着中心城区在西部的一条绿带;“一环”就是围绕着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要形成一个环城的绿色休闲游憩环;“一心”就是指城市绿心。到2030年,城市副中心要建成38个公园,群众出门500米就可以进入公园绿地。
副中心建设同时将加快配备教育和医疗资源。张力兵透露,人大附中入驻通州三中,北理工附中入驻潞州中学,首师大附中入驻通州师范学院原址,北京二中分校通州校区改造等项目,将实现通州本地教育资源的提升。同时,人民大学的通州校区、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景山学校通州校区等一批新的引进学校也将加快建设,北京五中通州校区今年年底将竣工,明年全面投入使用。另外,今年年底安贞医院通州院区要开工建设,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明年投入使用,儿研所、妇产医院已经确定落户通州,将服务副中心的发展。
魏成林还表示,大运河文化带是北京文化中心战略定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的大运河文化带并不仅仅指通州段,还包括昌平的白浮泉、通惠河等多条河流。未来,本市将以城市副中心建设为契机,认真做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三篇文章,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带的丰富内涵,通过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