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江苏如何实现“驭风”前行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6-15





  “风”来了!6月8日“世界海洋日”当天,2020中国(南通)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大会在如东召开,总投资超750亿元的24个项目签约。


  尽管国内风电产业即将进入“无补贴时代”,但未来5年全球风电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也是业内共识。当此“窗口期”,海上风电大省江苏如何拉长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实现“驭风”前行?


  从一家企业看:转型工程总包进军“深海”


  5月28日,如东8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H4、H7)工程在南黄海开工,项目联合中标方之一正是我省排名居前的民营制造业企业——中天科技。金风科技三峡新能源山东滨州沾化风电项目、远景能源华能大丰海上风电项目、上海电气如东海上项目……这些项目风力发电系统所用电缆均来自这家公司。


  “我们做海缆在国内已经数一数二了,订单已排到2022年,但居安思危,海上风电这一领域,将是我们未来着重发展的业务方向。”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建凌介绍,集团已成立分公司,可承接海缆敷设、基础施工、风机安装以及后期运维等海上风电工程总包(EPC),打造海洋产业新增长极。


  “这些年,我们紧抓‘海洋强国’发展机遇,瞄准海洋科技发展前沿,成立海洋产业集团,深耕海上风电,向‘深海’进军。”中天科技集团董事长薛济萍说,得益于国家海上风电行业发展,中天科技逐渐成长为海上风电行业的新生力量。去年,国内海上风电项目总招标容量为10.7GW,中天科技中标其中3.08GW海上风电项目,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海上风电进入“后补贴时代”,在薛济萍看来是新机遇,企业尤需瞄准国际水准,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力度,发挥海缆、海工、海洋系统技术、装备、管理的综合优势,深度参与国际深远海项目的竞合。


  从一座城市看:打造世界级“风电之都”


  中天科技“入场”风电领域,是“海上风电看南通”的又一生动写照。“风起千湾浪,潮生万顷沙”,宋代诗人文天祥1000多年前在南通描绘的海风浪潮,穿越历史长河,带来了眼下造福子孙后代的海上风电。


  早在上世纪末,南通就启动落实“海上苏东”战略,在省内率先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全国第一个陆上特许权示范项目、第一家潮间带风电试验场……一个个“第一”,让南通成长为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并带动产业链不断拉长,形成以风机整机和配套设备制造为主的全产业链体系。


  目前,南通规划的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约600万千瓦,建成投产145万千瓦,占全国1/4。今年1-5月,南通风电装备产业逆势上扬,销售增长超60%。


  全球风电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作为“主力军”,南通“踌躇满志”,提出“聚力完善产业链、全力保障供应链、着力培育创新链、致力优化服务链,引领海上风电产业新一轮风向”的奋斗目标。


  就在6月8日当天,南通发布“风电产业3年行动方案”。“以资源开发促进产业集聚,在南黄海之滨打造世界级风电产业之都。”南通市市长王晖有信心,通过加快建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海上风电运维、海洋新兴产业“三基地”,打造风电科技研发、设备检测、智慧大数据“三中心”,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能源项目向制造项目转换、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用3年时间建成更高附加值、更强竞争力的千亿级风电产业集群。


  从一个省份看:产业从“粗放”走向“精细”


  随着南通等一批海上风电重镇的强势崛起,海上风电作为最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将成为我省着力打造的一张“新名片”。


  江苏坐拥近千公里海岸线,岸线平滑、风力资源富集,风能年累积有效时间大于3000小时的区域占全省面积近70%,是当之无愧的“风电宝地”。


  “我省海上风电规模连续多年领跑全国。”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负责人拿出一组数据:截至去年底,全省风电累计装机1041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装机423万千瓦,发电量共计80亿千瓦时,装机规模居全国第一。从空间布局看,如东县获批国家火炬如东海上风电特色产业基地,如东小洋口风电母港建设打造成效初显,盐城大丰、射阳等风电产业园基础配套建设正加快完善。


  资源优势如何转换为产业优势?曾多次来江苏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祁和生认为,应推动风电产业“链式”发展和融合发展,推出系列配套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投资,为产业链延伸提供有力支撑,并通过集合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产业价值,打造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促进风电产业跨越发展。


  放眼未来,随着海上风电进入“无补贴时代”,产业发展从粗放走向精细成为共识。省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季鸣表示,我省推出海上风电规划,打造系统集成海上风电产业体系,力争在产业发展上创造若干国内首创,为全国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开发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推动海上风电健康可持续发展。(付奇沈佳暄)



  转自:新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提振信心 释放潜力 市场明显回暖 提振信心 释放潜力 市场明显回暖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文化艺术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