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双创"平台培育三年行动计划)》解读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8-21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
 
  “双创”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引擎,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之源。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也是“双创”的主战场。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平台,有利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推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双创”协同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了《制造业“双创”平台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全面部署未来三年制造业“双创”平台培育工作,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背景情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近两年来,国务院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推进“双创”作出了战略性、全面性、系统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领导同志多次就推进“双创”和制造业“双创”作出重要指示。我国是制造大国、互联网应用大国和人口大国,推动制造业“双创”,有利于发挥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独立完整、规模庞大的优势,有利于发挥我国互联网应用创新活跃、产业规模领先、人才资本聚集的优势,有利于发挥“双创”集众智、汇众力的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是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双创”的重要抓手,是我国实现“换道超车”的重要战略机遇,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制造业“双创”工作,牢固树立制造业是“双创”的主战场、大型制造企业是“双创”的主力军、平台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的发展理念,切实将制造业“双创”平台作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双创”融合发展的焊接点,多措并举推动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制造业骨干企业“双创”平台普及率达60.0%,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集群发展的制造业新生态正在形成。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推动制造业“双创”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迈进,特编制此《行动计划》。
 
  总体考虑
 
  《行动计划》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重要举措,在系统研究制约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基础性、系统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三年培育制造业“双创”平台的总体要求、主要行动和保障措施,明确了未来三年制造业“双创”平台发展的发展路径。具体来说,《行动计划》编制的主要思路如下:
 
  一是体现发展新理念。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制造业“双创”激发创新潜能、重构生产体系、引领组织变革、高效配置资源的突出作用,强化跨界融合、平台支撑、能力开放的发展思路,努力探寻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新路径,增强经济转型的动力。
 
  二是突出转型新举措。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了制造业发展的新动能,一批引领性、标志性、颠覆性新技术加速了生产力水平提升,也引发了生产关系的适应调整与共振。要适应生产力、生产关系持续调整、快速响应的趋势,加速培育制造业“双创”平台,不断深化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构建发展新基础。近年来,制造业平台化、生态化发展趋势明显,产业竞争已从产品、品牌、技术等领域的竞争演变为平台间的竞争,要充分认识到制造业“双创”平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双创”平台和面向中小企业的“双创”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双创”集众智、汇众力的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
 
  四是打造产业新生态。围绕“双创”要素汇聚、能力开放、模式创新、区域合作等关键领域,培育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制造业“双创”平台,发挥大企业的旗舰引领作用和中小企业创新活跃的特点,建立资源富集、开放共享、创新活跃、高效协同的“双创”新生态,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新格局。
 
  发展目标
 
  《行动计划》采用了总体目标和细化目标相结合、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2020年制造业“双创”平台的发展目标。
 
  在总体目标方面,力争到2020年年底,围绕“双创”平台要素汇聚、能力开放、模式创新、区域合作等四个领域分别培育一批试点示范项目,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由目前的60%提高到85%。
 
  在细化指标方面,《行动计划》从新生态、新模式、新动能、新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具体包括:制造业“双创”新生态基本形成、制造业“双创”新模式广泛普及、制造业“双创”新动能快速成长、制造业“双创”新环境日趋完善。
 
  主要任务
 
  围绕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路径,聚焦要素汇聚、能力开放、模式创新、区域合作等四大关键环节,《行动计划》提出“双创”平台+要素汇聚行动、“双创”平台+能力开放行动、“双创”平台+模式创新行动、“双创”平台+区域合作行动四大行动。其中,要素汇聚是基础,能力开放是核心,模式创新是重点,区域合作是落脚点。
 
  一是“双创”平台+要素汇聚行动。无论是建设面向制造企业内部的“双创”平台,还是面向社会的“双创”平台,都需要有效聚合技术、设备、人才、资本、市场等创业创新要素,通过创业创新要素数字化、系统集成化,形成一个在线化、共享化、市场化的“双创”资源池。该行动的主要任务是,支持建设面向企业内部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双创”要素汇聚平台,促进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交互和集成协作。例如海尔基于平台整合了3600家创业创新孵化资源、1333家风险投资机构、120亿元创投基金,为200多个创业小微、3800多个节点小微和上百万个微店提供服务,创造超过160万个就业机会。
 
  二是“双创”平台+能力开放行动。制造业“双创”平台在资源汇聚的基础上,通过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创业孵化等制造能力封装为可计量、可协同、可交易的服务,实现制造资源和能力的全社会开放共享,推动制造范式的迁移和制造体系的重建。该行动的主要任务是,以基于“双创”平台推动全社会研发、生产、孵化等制造能力的在线化、开放化和市场化为重点,实现大企业创业创新要素和能力与中小微企业需求精准对接,降低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门槛。例如航天云网围绕生产制造、试验验证、计量检测整合了17大类2600余项专业能力,面向全社会开放126款大型高端工业软件、1.3万余项设备设施。
 
  三是“双创”平台+模式创新行动。制造业“双创”平台作为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落到企业具体实践上,最终是要支撑企业研发方式、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变革。该行动的主要任务是,基于“双创”平台支撑技术研发创新,加快研发设计向协同化、动态化、众创化转型,基于“双创”平台支撑生产方式变革,加快工业生产向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变,基于“双创”平台支撑组织管理再造,加快组织管理向扁平化、创客化、自组织拓展,培育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企业新型能力。
 
  四是“双创”平台+区域合作行动。区域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该行动的主要任务是,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聚集区落地,建设一批行业特色鲜明、品牌影响力强、带动作用显著的制造业“双创”示范区,形成制造业“双创”平台引领发展、地方政府积极参与、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的产业创新生态。
 
  保障措施
 
  《行动计划》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各地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制定推进方案,抓好工作落实。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利用现有财政资金渠道和产业基金,加大对制造业“双创”平台支持力度。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开展制造业“双创”平台运行数据监测统计、运行效果评估和网络安全保障。四是深化国际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双创”平台,推动“双创”平台“走出去”。五是加快人才培养,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转自:中国电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汽车等高端制造业领域外资股比限制将开放

    在5月25日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孙继文表示,中国鼓励外商投资包括汽车在内的高端制造业,并将继续放宽限制,有序扩大开放。
    2017-06-05
  • 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级创新中心条件公布

    近日,工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条件的通知》,对拟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提出12项条件。
    2017-07-28
  • 《制造业“双创”平台发展白皮书》解读

    《制造业“双创”平台发展白皮书》解读

    近年来,产业竞争已从产品、品牌、技术、标准等领域的竞争演变为以平台为核心的产业生态竞争,谁掌握了平台,谁就掌握了产业生态体系的主导权。
    2017-08-09
  • 制造业"双创"平台培育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加快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制定《制造业“双创”平台培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7-08-19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