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摩托车市场呈现出近年少有的如火如荼景象。进入7月,市场行情仍然一片向好。7月,我国摩托车产销量环比下降,但产销同比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1~7月,摩托车累计产销量保持增长的趋势。下半年9月、10月和12月是我国摩托车传统销售旺季,预计下半年我国摩托车市场将有不错的表现。
(资料图片 来源于网络)
产销保持增长 内销与去年基本持平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2017年7月,全行业完成摩托车产销144.1万辆和142.59万辆,环比下降8.57%和9.43%,同比增长9.3%和8.89%;内销75.85万辆,环比下降11.12%,同比增长2.81%。其中,二轮摩托车产销128.91万辆和127.57万辆,环比下降9.07%和9.89%,同比增长11.46%和11.09%。
1~7月,全行业累计产销991.02万辆和992.27万辆,同比增长4.54%和4.84%;内销548.09万辆,同比增长0.2%。其中,二轮摩托车产销867.86万辆和869.28万辆,同比增长4.43%和4.7%。
跨骑车弯梁车增速加快 踏板车保持稳定
7月,二轮车三大品种车型产销环比均下降;从同比情况来看,跨骑车和弯梁车产销明显增长,踏板车与同期基本持平。
7月,跨骑车产销77.23万辆和76.24万辆,环比下降10.78%和11.33%,同比增长15.1%和13.05%;踏板车产销28.69万辆和28.12万辆,环比下降2.23%和6.74%,同比产量下降0.31%,销量增长0.04%;弯梁车产销22.99万辆和23.21万辆,环比下降11.11%和8.73%,同比增长16.26%和20.33%。
从各车型销量占二轮车总销量的比重看,跨骑、踏板和弯梁三类车型占比分别为59.76%、22.04%和18.19%。与上月相比,踏板车和弯梁车份额略升,跨骑车略降;与上年同期相比,跨骑车和弯梁车分别提升1.04和1.4个百分点,踏板车下降2.43个百分点。
1~7月,跨骑车产销513.65万辆和511.15万辆,同比增长15.1%和13.05%;弯梁车产销157.68万辆和157.72万辆,同比增长16.26%和20.33%;踏板车产销196.53万辆和200.41万辆,同比增长2.93%和6.12%。
大排量摩托车增长明显
250ml(含250ml)以上大排量摩托车环比增长下降,但同比增幅皆超过20%。其中,400ml<排量≤750ml摩托车增幅超过150%。
7月,250ml排量摩托车产销8.8万辆和8.76万辆,环比下降8.25%和5.58%,同比增长25.54%和24.18%。1~7月,250ml摩托车产销55.51万辆和55.03万辆,同比增长22.71%和25.94%。
7月,250ml<排量≤400ml摩托车产销5067辆和4433辆,环比下降23.34%和22.53%,同比增长103.25%和92.48%。1~7月,250ml<排量≤400ml产销3.42万辆和3.42万辆,同比增长88.32%和92.48%。
7月,400ml<排量≤750ml摩托车产销2454辆和2219辆,产销量环比下降32.53%和30.44%,同比增长156.69%和152.73%。1~7月,400ml<排量≤750ml产销1.38万辆和1.38万辆,同比增长157.26%和178.7%。
7月,125ml摩托车产销49.47万辆和48.27万辆,产销量环比下降11.87%和15.18%,同比增长6.53%和3.99%。1~7月,125ml排量摩托车产销349.09万辆和351.72万辆,同比增长4.42%和4.88%。
7月,150ml摩托车产销33.61万辆和33.14万辆,环比下降2.15%和5.31%,同比增长20.83%和20.48%。1~7月,150ml摩托车产销205.74万辆和206.52万辆,同比增长8.37%和9.08%。
7月,110ml摩托车产销20.88万辆和21.33万辆,环比下降12.03%和7.22%,同比增长11.84%和15.88%。1~7月,110ml摩托车产销147.63万辆和145.81万辆,同比下降0.41%和2.79%。
7月,50ml排量摩托车产销6.46万辆和6.5万辆,环比下降2.3%和1.88%,同比增长10.72%和9.87%。1~7月,50ml摩托车产销43.66万辆和44.14万辆,同比下降5.12%和5.17%。
三轮摩托车增幅放缓
7月,三轮摩托车各品种车型产销表现有所不同。正三轮摩托车产销15.19万辆和15.02万辆,环比下降4.11%和5.36%,同比下降6.11%和6.77%。其中,普通客运三轮车产销1.18万辆和1.06万辆,环比产量增长1.85%,销量下降2.12%,同比产销分别下降43.52%和49.35%;普通货运三轮车产销14.02万辆和13.96万辆,环比下降4.58%和5.59%,同比下降0.59%和0.41%。
7月,普通货运三轮车销量占正三轮车总销量的92.95%,比上年同期提升5.93个百分点。
1~7月,正三轮摩托车产销123.16万辆和123万辆,同比增长5.38%和5.8%。
大长江等五家企业销量超30%
7月,摩托车销售前十名企业(集团)为大长江、隆鑫、力帆、宗申、广州大运、银翔、五羊-本田、北方企业、新大洲本田和航天巴山,分别销售17.69万辆、10.56万辆、9.69万辆、9.09万辆、9.01万辆、8.44万辆、7.48万辆、6.37万辆、5.63万辆和3.19万辆。与上月相比,除航天巴山销售量增长外,其他9家企业均呈不同程度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10家企业销售量全部实现增长,其中大长江、力帆、广州大运、银翔和航天巴山5家企业销量增速超过30%。7月,上述十家企业累计销售87.17万辆,约占摩托车总销量的61.13%。
1~7月,摩托车销售前十名企业(集团)为大长江、隆鑫、力帆、宗申、银翔、广州大运、五羊-本田、北方企业、新大洲本田和钱江,分别销售122.76万辆、67.15万辆、65.5万辆、65.46万辆、58.7万辆、58.08万辆、54.69万辆、47.37万辆、40.23万辆和21.75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除隆鑫小幅下降外,其他9家企业均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大长江和广州大运增速超过30%。1~7月,上述十家企业累计销售601.68万辆,占摩托车总销量的60.64%,比上年同期提升5.31个百分点。
出口保持增长增幅缩小
7月,摩托车生产企业产品出口总额4.16亿美元,环比下降7.20%,同比增长8.88%。其中:摩托车整车出口66.74万辆,环比下降7.44%,同比增长16.73%;出口金额3.58亿美元,环比下降7.19%,同比增长11.77%。
7月,出口金额排名前五位的系列品种依次为:125系列、150系列、110系列、250系列和50系列,出口金额分别为1.13亿美元、0.91亿美元、0.53亿美元、0.45亿美元和0.16亿美元。与上月相比,250系列出口金额呈一定增长,其他品种有所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50系列出口金额下降较明显,其他品种均呈增长。7月,上述五大系列品种共出口3.18亿美元,占摩托车出口总额的88.83%。
7月,出口量位居前五位的系列品种为:125系列(110ml<排量≤125ml)、150系列(125ml<排量≤150ml)、110系列(100ml<排量≤110ml)、250系列(150ml<排量≤250ml)和50系列(排量≤50ml),分别出口22.19万辆、17.94万辆、12.22万辆、5.73万辆和2.93万辆。与上月相比,250系列出口量呈小幅增长,其他品种均呈下降,其中50和125系列降幅居前;与上年同期相比,125系列出口量增速略低,其他四大系列品种均呈较快增长。7月,上述五大系列品种共出口61.01万辆,占摩托车出口总量的91.41%。
1~7月,摩托车出口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为:隆鑫、力帆、银翔、广州大运、宗申、大长江、五羊-本田、新大洲本田、航天巴山和广州豪进。与上年同期相比,五羊-本田出口量微降,隆鑫和新大洲本田略增,其他七家企业均呈两位数较快增长。1~7月,上述十家企业共出口264.36万辆,占摩托车出口总量的59.54%。
1~7月,摩托车产品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是:隆鑫、宗申、新大洲本田、广州大运、大长江、五羊-本田、力帆、银翔、钱江和广州豪进。与上年同期相比,五羊-本田和广州豪进产品出口金额呈小幅下降,其他企业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钱江、宗申和广州大运增速更为显著。1~7月,上述十家企业产品出口金额合计16.10亿美元,占摩托车企业产品出口总额的57.82%。
1~7月,出口金额排名前五位的系列品种依次为:125系列、150系列、110系列、250系列和50系列,出口金额分别为7.99亿美元、5.64亿美元、3.19亿美元、2.65亿美元和1.3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110和50系列出口金额小幅下降,125系列增速略低,150和250系列呈较快增长。1~7月,上述五大系列品种共出口20.84亿美元,占摩托车出口总额的87.38%。
1~7月,出口量位居前五位的系列品种为:125系列、150系列、110系列、250系列和50系列,分别出口155.26万辆、109.69万辆、75.42万辆、33.48万辆和24.68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上述五大系列品种出口量呈不同程度增长,250和150系列增速更为明显。1~7月,上述五大系列品种共出口398.53万辆,占摩托车出口总量的89.75%。
行业利润保持增长
1~6月,据中国汽车协会统计90家企业,营业收入573.38亿元,同比增长8.43%,营业成本499.8亿元,同比增长8.75%;销售费用17.75亿元,同比增长6.24%;管理费用32.32亿元,同比增长0.47%;财务费用6.54亿元,同比增长29.42%。投资收益4.3亿元,同比下降2.22%;营业利润16.21亿元,同比增长6.78%;利润总额18.8亿元,同比增长4.62%。(中国工业报记者 祁晓玲)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