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继续高举改革旗帜,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日前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三十八次会议上发出的改革宣言。
深改组会议聚焦改革,令民众对进入新阶段的中国改革进程充满期待。北京政经观察人士认为,要破除阻力,更好地推进改革,中国需注意三大问题。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随着改革日益进入“深水区”,能否把业已成型的改革布局落到实处,既关乎改革的前途,也影响着外界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
目前,中国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改革事项的优先顺序和重点也逐渐明朗,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称,目前改革的方向和顶层设计都是正确的,应当坚持;实施方案也切中时弊,有可行性。“关键在于执行。”
中国不折不扣推进改革的决心已清晰可见。中央深改组明确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已经出台的改革举措,要对落实情况进行总体评估,尚未落地或落实效果未达到预期的改革任务,中共十九大之后要继续做实。
破解“冷热不均”
改革,是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关键一步。
从持续加码简政放权,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到提速价格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从稳步推进财税、金融改革,从源头化解系统性风险,到加快推广自贸试验区,打造新经济增长点,一系列改革举措助力中国经济迈上“小台阶”。
“中国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为化解短期风险、推进长期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说。
在此情况下,如何“趁热打铁”,通过深化改革使中国经济更加健康,是必须解决的难题。
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看来,当前中国经济一大问题在于“冷热不均”:国企投资热,民间投资冷;虚拟经济热,实体经济冷;对外投资热,国内投资冷。这意味着宏观经济增长活力和后劲仍有待提升。
郑新立表示,解决“冷热不均”,需要继续深化改革。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不能为长期任务牺牲短期目标;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更多发挥作用;处理好城市和农村的关系,推进农业农村结构转换,啃下这块“硬骨头”。
防止“新瓶装旧酒”
作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目前已逐渐显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均有所进展。
据官方统计,2017年上半年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4%,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7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减少11%;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今年预计为企业减负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上半年生态环保、水利、交通、教育投资增速明显快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成效初显时更需谨慎。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提醒说,当下改革尤其需要注意并重点防范的,就是“新瓶装旧酒”,用旧思维、老办法处理新问题。例如,去产能不能再一味依靠行政手段;降成本不能走靠扩大赤字支撑减税降费的老路,而应实行减税降费与削减政府支出联动。
官方对此亦有清醒认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曾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的是“改革”二字,要更多使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需求管理与调节。只有以中共中央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高培勇说。(中新社记者 李晓喻)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