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对我国原料药产业发展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面对国内外全新的市场格局,我国原料药产业将会迎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出口市场或迎来短暂暴发
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获得了全球普遍认可,我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也将提升疫情期间相关药品包括原料药的国际市场需求,其他与肺炎防治、感冒治疗相关药品的需求也将增大。我国有关原料药的出口或将迎来短暂的暴发期。
一是抗病毒类。我国诊疗方案直接推荐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利托那韦、利巴韦林、磷酸氯喹、阿比朵尔等,相关原料药在我国均有生产。一些用于治疗流感、艾滋的抗病毒类原料药,如奥司他韦、达芦那韦、阿昔洛韦等,市场需求也有所增长。2019年我国抗病毒类原料药及中间体出口金额约6亿美元。
二是抗菌类。抗菌药可联合应用治疗新冠肺炎引发的细菌感染,也可以预防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潜在的细菌感染。我国诊疗方案建议使用的是喹诺酮类、二三代头孢、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我国是抗菌类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大国,产量占到全球60%以上,2019年出口额达到54亿美元。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硝唑类等均是我国重要出口品种。
三是解热镇痛类。在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特征的新冠肺炎治疗中,退烧药是不可或缺的药物。我国是扑热息痛、布洛芬、安乃近等解热镇痛类原料药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2019年出口额达到6.4亿美元。其中安全性好、仅具有解热镇痛而没有抗炎作用的扑热息痛,受到了世卫组织专家和各国医生的推荐,引起了国外民众的大量购买。我国扑热息痛原料药年产量约8~9万吨,占全球60%以上,去年出口量3.89万吨,出口额达到1.85亿美元。
四是维生素类。维生素类物质被普遍认为能够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在疫情期间,其用药需求和营养保健需求均有所增加。加之德国巴斯夫、荷兰帝斯曼、法国安迪苏等国际维生素巨头受疫情影响均有停产可能,国际市场对我国维生素的订单增加,各品种市场报价均有上涨。2019年我国维生素类原料药出口额为27亿美元,但出口均价下跌了21%。今年,我国维生素类原料药的出口迎来了量价齐升的机遇期,企业利润将重回合理水平。
五是激素类。对于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也会酌情使用。如甲泼尼龙、泼尼松龙、可的松等原料药的需求也有可能增加。2019年我国激素类原料药出口量1443吨,出口额达8.9亿美元。
六是心血管类。在使用呼吸机时,有可能用到肝素等抗凝剂。近年我国肝素类原料药出口额逐年攀升,2019年达到11.06亿美元。境外对于降血脂和降血压类原料药,也有储备性需求订单增加的情况,2019年我国相关原料药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
及时复工复产保障市场供应
从国内来看,各地复工复产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包括原料药和上游化工中间体企业在内,基本都已经复工,国内物流也逐渐恢复正常,上游化工原料短缺明显缓解,原料药企业产能利用率逐渐提升,因疫情延误的外贸订单陆续交付通关并运送。我国原料药企业的逐步复工复产能够保证对国际市场的稳定充足供应,这也是我国对于全球抗疫事业的有力支撑。
而作为原料药另一生产和出口大国,印度在疫情期间为了优先保障国内供应,先后对一些原料药及其制剂限制出口。同时,印度企业还加大了向中国询价和采购原料药的力度,这将进一步加大我国相关原料药的出口增长潜力。
4月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表示,今年一季度原料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原料药生产已全面恢复,虽然受物流运输困难等影响,原料药实际出口量较去年减少了20%左右,但是与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的原料药实现了逆势增长。例如,硫酸羟氯喹一季度出口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扑热息痛一季度产量同比增加20%,出口量增长了30%;维生素C一季度出口量增长了10%。
政策助力企业稳出口
除了供求关系的变化,政策也在为原料药外贸事业发展保驾护航。商务部、工信部、海关总署、财政部等部委推出了多项利好举措,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提供贸易融资便利,加强出口保障,提高通关效率,保障外贸的正常进行。
在利用好相关扶持政策的同时,我国原料药企业也应立足于自身优势,从行业大局出发,维护我国原料药行业竞争优势和国际地位。
一是避免恶性竞争。2019年,我国有1.2万家企业经营原料药出口业务,近年来出口企业数量一直在持续增加。疫情引发的部分原料药需求增大和政府出台的稳外贸优惠政策会吸引更多企业关注国际市场。企业应做好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分析,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合理利润,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以防伤害产业、伤害市场。
二是注意市场风险。随着国外疫情蔓延,国内企业也应关注国外客户因疫情拒收货物或不清关,因在家办公而无法付汇或拒付货款的风险,企业要做好风险评估、客户沟通等前期工作,对于新客户新订单应注意防范风险。
三是避免短期行为。企业应避免因当前需求增加、追求短期效益而盲目启动新建生产线、新增注册认证等临时性项目,否则一旦疫情结束或未来竞争者重新进入市场,短期的投入很可能尚未见到成效就面临失去市场的局面。
四是做好长远打算。疫情或将推动全球原料药产业结构发生调整,引发全球药品供应链重塑,中国企业应积极争取长期订单,做好资本积累、产品拓展和技术更新,为未来新的国际竞争局面做好准备。(朱仁宗)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