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孕育和立体演进,尤其是5G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日渐成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经初步具备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和能力,正在经历从 ‘产业孕育期’到 ‘产业发展期’的关键过渡期。”
日前,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第六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作上述表示。但同时,徐和谊强调指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距离真正的普及化应用,仍有一定距离。
此次会上,国汽 (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李克强指出,在汽车工业4.0时代,产业已经形成共识,智能网联汽车将是汽车行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当前,国际发达国家通过国家战略协同,以及各方面的推进,已经形成了智能汽车发展的先发优势,对此中国作为汽车大国,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发展中的一系列挑战不容忽视
根据美国波士顿的一家咨询机构研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刚刚进入长达20年的高速发展期,到2035年,路上将会有超过850万辆自动驾驶汽车。李克强指出,世界各国正在进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比拼,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面对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局面,一系列挑战不容忽视。
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尚处于建设初期,标准制定权分散在汽车、交通、通信等多个部门,标准体系与核心产品标准并不健全,难以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的需求。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尚未针对自动驾驶汽车做出调整, 《道路交通安全法》 《公路法》 《保险法》等都不涉及自动驾驶方面的内容, 《网络安全法》 《测绘法》 《标准化法》等都存在不适应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的规定,自动驾驶汽车上高速公路测试等受法规限制。
此外,行业面临产业链不完整,核心技术积累不足,芯片、操作系统、计算平台等产业链核心环节缺失,高性能传感器、线控底盘、汽车AI等领域核心技术积累不足,研发投入比例偏低等问题。在乘用车方面,整车企业相继发布具备高级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型,但自主集成能力弱,辅助驾驶配置多来源于国外供应商;在商用车领域,国标强制安装AEB、LDW等辅助驾驶安全系统,拉动ADAS市场渗透率提升,但辅助驾驶配置的技术水平良莠不齐。
李克强表示,智能路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道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需要跨部门协调与跨产业协同,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投资主体不明确、没有形成有效商业模式,都影响了建设进度。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中国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有着很多独特优势,如国家相关部门会通过发布产业发展规划、行动计划以及道路测试示范以及标准体系等各方面措施,来推动产业有序健康的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呼之欲出
按照全球各大整车企业的时间表,2020年预计将实现一定规模的自动驾驶商业化。目前,多家主流整车企业和自动驾驶公司面向高速公路驾驶场景的 L2级自动驾驶已实现量产,纷纷加快开发测试 L3/L4级自动驾驶。在中国,自动驾驶仍面临技术不成熟、道路测试规程不完备、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种种问题。
对此,徐和谊表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经成为电子、信息、通讯、汽车等多领域融合发展叠加演进的最前沿阵地,围绕着感知、计算、决策、控制、执行、交互等功能的关键技术,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以落地产品的有效衔接。不仅要在关键技术上持续突破,更要秉持安全性、经济性的原则,做好从技术到产品的衔接,经过充分的仿真路况的验证和实际道路测试,以零事故为标准,确保更高阶自动驾驶产品的可靠性。要实现核心零部件成本和产品性能的动态平衡,打造客户可接受、产业可持续的技术产品模式。
除了聚焦技术到产品的衔接,徐和谊还建议要聚焦产品到场景的衔接以及聚焦产业到生态的衔接。
据介绍,目前受限于法律法规、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等因素,全区域的、全功能的L5级别自动驾驶看似遥远,但在特定场景下,自动驾驶已实现了初步示范的应用,例如在商业、私人驾驶方面。智能驾驶等功能正在逐步的搭载在我们全新的产品当中,从而满足特定场景下自动驾驶的需求。
从供给端看,汽车产业链以信息、通讯、互联网等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正在形成一个史无前例的全新的产业生态;从需求端看,应以举办会议和培训班的形式加大向公众和决策者宣传普及自动驾驶的力度,从而真正的推动高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快速落地。
针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李克强建议,智能网联汽车是高新技术载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多个行业形成发展共识,包括发展战略、关键技术等方面的共识,来完善顶层架构设计。
此外,要打造中国方案的智能网联汽车。所谓中国方案的智能网联汽车,一是符合中国基础设施标准,包括道路基础设施标准、地图数据标准、V2X通信标准、交通法规等;二是符合中国联网运营标准,符合中国要求的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联网运营监管、信息安全等标准;三是符合中国新体系架构汽车产品标准,包括智能终端、通信系统、云平台、网关、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标准。
他还强调: “中国是开放的,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无论来自国际公司,还是国内企业,凡是符合中国标准,能够满足中国本地需求的,都可以称之为中国方案的智能网联汽车。”(记者 邹洁)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