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鼓励商业保险机构与社会办医联合开发多样化、个性化健康保险产品,与基本医疗保险形成互补;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投资社会办医。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公司已开发多种健康险产品,并积极探索参与社会办医。但目前保险业在服务大健康产业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在政策鼓励下,保险业有望更深入参与大健康产业。
据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副主任刘宏健介绍,保险业在两方面为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提供支持。第一方面是通过保险产品为社会办医提供支付保障。目前,健康保险普遍将被保险人在社会办医机构就诊的费用纳入了保障范围,提升了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支付能力,也为社会办医机构正常运行提供了支付保障。第二方面是通过保险资金运用直接投资社会办医。保险资金运用青睐能够长期持续经营、具有稳定收益和较低风险的行业,适合对医疗机构进行投资。
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8年,我国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从1123.5亿元增长至5448.13亿元。尤其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发布后,我国健康险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
国寿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万谊青认为,在我国医疗保险体系中,未来商业健康险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需求端来说,对医疗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多层次和差异化。医保的定位是保基本,差异化多层次的需求就由商业健康险来满足。比如,保险加上高端医疗服务,保险加创新药品服务,保险加上互联网的健康管理。保险对医疗健康、对养老领域的作用是非常积极、正面的。
除商业健康险之外,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通过多种模式进军大健康领域,在支撑保险主业发展的同时,打造具有高附加值的健康服务生态闭环。比如,中国人寿发起设立首期规模超过120亿元的国寿大健康基金;中国平安在医疗健康生态圈的重要布局包括旗下的平安好医生和平安医保科技等;新华保险已经建成了16家健康管理中心;泰康保险集团与武汉市政府共同发起了200亿元规模的大健康产业基金,将重点投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健康养老3大领域。
虽然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但也不应盲目进入。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大健康产业投入大且周期较长,回报可能低于预期,不适合想“赚快钱”的企业。另外,保险行业在积极布局大健康产业之时,也面临数据共享等方面的限制。
“我国商业保险、健康保险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离国家和社会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上海保险交易所董事长曾于瑾认为,目前商业健康保险在服务大健康产业方面还存在不少的短板和不足。
在曾于瑾看来,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仍面临渗透率低、规模小、产品结构失衡、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此外,保险与健康融合度低,产品的开发成本高、信息孤岛的问题突出,医疗数据尤其是优质数据的缺失,是阻碍健康险产品研发和定价的重要壁垒。
“从医疗数据的来源看,数据供应方主要有四类: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互联网医疗企业、制药器械企业,”曾于瑾表示,公立医院掌握了核心数据,但其分享数据的意愿不是很高,这一方面是健康保险对公立医院的服务还不到位,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带来的挑战。
转自:中国金融信息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