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运省时间,比空运省运费”。8年前,为满足欧洲市场对笔记本电脑的需求,中国内陆制造业发达的重庆市尝试从当地发往德国杜伊斯堡集装箱货运班列。可能很难有人想到,这趟“渝(重庆)新(疆)欧(洲)”带来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铁路货运新模式。
仅仅数年间,一列列中欧班列奔驰不息,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时刻表,开行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成为铁路国际联运列车统一品牌(2016年6月8日,中国铁路正式启用中欧班列统一品牌)。参与进来的国家、运输线路、流通商品越来越多,古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盛景由此再现。
根据上个月全国两会期间国家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3000列。
其中,有七成中欧班列经由新疆出入境。新疆新铁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南军见证了中欧班列的发展。据他介绍,起初班列很少,有时1周只有1列,运行线路只有4条,现在发展为每天至少3列,开行线路已达到21条。
随着开行规模、覆盖范围不断增加,中欧班列不再仅仅输送笔记本电脑等相对单一的货物品类,也开始集结沿线其他地区货物统一运输。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联通欧亚、贯通中西的重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使之成为中欧班列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
据新疆铁路部门介绍,从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开行的出入境班列所搭载的货物品类来看,从最初的电子产品、日用百货扩展到机械制品、化工产品、木制品、纺织品、小商品、食品等200多个品类,其中不少是本地产品。产自新疆的番茄酱开始搭上中欧班列,远赴意大利,走上欧洲人的餐桌。
目前,从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开行的中欧班列,48小时可抵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72小时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8天抵达俄罗斯,16天抵达荷兰,19天抵达意大利。
中欧班列在新疆境内跨越里程达1500公里以上,其运行质量和通关效率事关中欧班列开行品质。记者近日在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两个班列出入境口岸看到,为最大限度节省中欧班列通关时间,铁路、海关等工作人员实行“白+黑”轮转作业模式,做到随到随检。
阿拉山口海关关长王传杰表示,当前途经阿拉山口的中欧班列呈“井喷式”增长,从月均1列到日均7列。工作人员为中欧班列提供“全程优先”的定制通关服务,实现最快20分钟内可办结整列班列的转关核销放行,提速近三分之一。
目前,在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两个出入境口岸,中欧班列通关时间由最初的24小时减至14小时以内,铁路整列换装速度由原来4小时压缩至2小时以内,实现快速通关。
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今年初表示,2019年,中欧班列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凝聚合作发展共识,扩大中欧班列“朋友圈”,持之以恒推动中欧班列市场化运作,强化品牌管理和市场监管,并加快推进中欧班列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班列。(记者 潘莹)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