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作为典型的军民融合产业,其发展水平,不仅是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系统的重要一环,也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通用航空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带动能力强,是改革开放以来唯一没有充分开放的产业。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加速解冻,通用航空已经成为国家拉动投资、升级消费、转型发展的重要产业选择。
通用航空行业政策频出
中国的通用航空产业从无到有,产业规模和潜在市场价值不断扩大,研发、制造和运营实力显著增强,逐步成为带动科技、旅游、农业等传统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我国于1951年开始建立自己的通用航空队伍。1952年,新中国第一个通用航空飞行队伍成立。这一时期,我国通用航空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我国通用航空的基础力量,在队伍规模、技术水平、作业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突破和进展。1986年,国务院颁发《关于通用航空管理的暂行规定》,明确了管制单位、报批手续、审批程序等。该时期,行业发展得到了较好的恢复。
国内通用航空的应用十分广泛,在经济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家也多次出台相关政策以推动通用航空行业发展。
2010年5月,民航局发布了《中国民用航空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2年6月,民航局发布了《通用机场建设规范》。
根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分会的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通用航空市场规模约为375亿元,我国通用航空2015年的产值为375亿元,是2006年的21倍,2010年的2.5倍。近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5%。2015年我国通用航空飞行作业时间为73.5万小时,飞行器数量为2235架,通航企业数量为281家。
2016年是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的关键之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让中国通航产业不再“等风来”,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引燃了各级政府制定通航发展规划、企业加快部署通航产业发展的热情,通用航空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政策红利的聚集地。
2016年10月,民航局发布《关于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民用机场的意见》;2016年11月,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通用航空示范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
根据《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在2020年,通用飞机要达到5000架,飞行小时达到200万小时,国内通用机场达到500个。通过粗略推测,按照平均每架飞机2千万元,每小时飞行2万元,每个机场(包括起降点)5千万元计算,2020年市场规模约有1.65万亿元。
从2017年年中起,有关通用航空的政策不断从中国民航局内释出,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在官网上发布的信息显示,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中国民航局相继出台了60余项有关通航领域的改革措施。
其中,2017年民航局印发了《通用航空发展“十三五”规划》,这是我国行业管理部门第一次出台通用航空五年专项规划,是民航十三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具体落实,对建成民航强国关键阶段通用航空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浪潮般释出的政策带来了效果,中国通航产业的多项数据实现了明显的增长。按照民航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我国新增颁证通用机场24个,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通用机场颁证总量的30%;通航飞行小时同比增长17.8%,其中1月份同比增长达到91.1%。
2018年10月12日,为了进一步加强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保证低空空域安全高效使用,民航局结合我国通航发展需求及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实际情况,印发了《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新方案中提出了两大目标,分别于2022年初步建成三级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2030年该体系需全面覆盖低空报告、监视空域和通用机场。
作为26个通航示范区之一的成都,正加速建设四川省低空飞行指挥服务中心和成都平原低空飞行服务站等项目,全力推进四川省境内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开放试点管理工作。
潜力巨大抢占万亿市场
根据国务院和中国民航局规划,到2020年,我国通航飞行器超过5000架,通航飞行员人数达到7000人,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至2020年,全国将建成50个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
通航产业体系的基础产业板块涉及新材料、化工冶金、电子信息等行业,通航核心产业板块涉及设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高等教育、旅游等行业。通航产业体系的规模化发展往往可以获得巨大的投资效益。以通航服务业对林业的拉动效益为例:目前我国飞播造林已形成约330万公顷的成林,林木蓄积量高达1亿立方米,总价值达50亿元,相当于全部投资额的8.5倍。
通航产业被寄予诸多期望。“它的上游是通用航空装备制造、通信导航等,中间是通用航空运营、飞行训练、通用航空发动机及零部件制造、机场管理等,下游是飞机维修、航材租赁、人工增雨、航空旅游等。”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段润保表示,通用航空横跨二三产业,具有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和高产出、高附加值的特点。
我国通用航空事业的发展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与美国拥有的通航飞行器21万架、通航机场1.68万个、通航飞行员达50万名相比仍有差距,相关行业发展空间巨大。这意味着随着我国通用航空的不断发展,各个产业领域都将不断涌现出新的市场机会,人员培训、设备制造和运营管理等领域都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认为,我国目前在职飞行人员不到3000人,未来3年缺口达7000人,同时,机务维修、地面保障等专业人才缺口持续加大。同时,随着人民对高质量医疗需求增大,航空医疗救援市场正蓬勃兴起。预计到2025年,我国航空医疗救援通航飞机需求量超过1000架。
从空港设备、空港系统、雷达系统建设需求看,空管系统成本一般占机场建设总成本的1%至1.5%,按机场建设总规模3000亿元计算,空管系统市场空间将达到30亿元至45亿元;此外,还有空港设备、二次雷达系统都将会有超百亿元的潜在市场。
产城融合发展的广阔前景。有数据表明,通航产业投入产出比为1∶10,技术转移比为1∶16,就业带动比为1∶12,涉及从研发、制造、维修、机场、飞行运营、航行服务到飞行保障的庞大产业链,也包括延伸的相关产业,如电子、新型材料、新型能源、培训、金融租赁、保险等。
通用航空产业拥有庞大的产业链,国家密集出台利好政策,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预计规模将达到几十万亿。
国家《关于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优选26个产业基础好、综合实力强、体制机制活、短期能突破、示范作用大的城市,开展全国首批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
通航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力。整个“十二五”期间,通航产业聚集投资估算超过1700亿元;2010年各类通航产业园区或基地仅有28个,“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新园区超过140个,其中规划发展全产业链的已超过90个,以通航制造为主的超过20个。
作为国家强力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地政府纷纷推出通航产业发展规划,不断释放政策红利,积极布局通航产业。通用航空产业拥有庞大的产业链,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面对巨大的通航产业市场,各省(区、市)厉兵秣马,迅速掀起发展热潮。
安徽芜湖市将通用航空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未来方向之一,建立芜湖航产园,以航空制造业为龙头,促进航空培训、轻型飞机旅游项目开发、航空物流等服务业发展。
成都提出,大力发展观光型低空旅游,将建设一批以观光为主导的低空旅游基地。其中,着力打造国家级都江堰通用航空旅游示范工程,发展直升机景区观光和都江堰低空观光大环线两类低空观光。同时,发挥都江堰市处于“九寨、黄龙-成都、都江堰-乐山、峨眉”黄金旅游线枢纽的区位优势,开通至周边区域500公里范围内知名景区景点的通航旅游专线。
“设立国家级通航示范区的目的就在于集聚生产要素,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在中航通飞华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部长赵庆飞看来,首批示范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其中石家庄、南昌、安顺等侧重以航空城、航空产业基地为平台,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山西省大同市抢抓机遇率先发展通航产业,签署了三项通航产业相关项目合作协议,开启了大同市通航产业发展的新征程,为加快构建新时代的创新型通航产业体系夯实了基础。
吉林省发布通航产业新政40条。早在2018年7月25日,吉林省就高规格地成立了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吉林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武汉市则提出打造“通航产业之都”,首个通航产业发展规划出炉。2018年以来,一批通用航空领域资本、项目接连落子、开工,武汉开发区通用航空产业版图不断扩张,发展进入快车道。与此同时,武汉市首个航空产业发展规划也正式出炉。规划提出,未来武汉通过并购、合作生产、技术引进方式,开展飞机组装、制造,并加大创新研发,突破关键性技术,建设中部通航产业新高地。(刘一庆)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