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中商联专家委及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承办的“2019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在北京发布。
已经连续发布了16年的“商业十大热点”今年增添了更多的新亮点。在过去的一年里,“消费创新”“电商法”“农村电商”等成为行业中的高频词汇。
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姜明表示:“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我国政府同时正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减少投资限制,扩大金融业、服务业等领域开放,这将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潜力。”
热点一
消费品市场稳定创新提质增长对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更加突出
2018年,在投资和出口增速回落的环境下,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的意义和作用更为突出,同时在居民服务性消费比重加速上升的大趋势下,实物商品市场增长幅度趋缓。
展望2019年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环境,消费稳定增长的基础稳固,技术变革的因素增多,作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2019年,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9%左右。消费市场创新消费特色将更加突出,经营业态、商业模式、消费体验、服务功能、营销创新等将异彩纷呈,小微店铺也将进一步扩大发展并充满活力。
热点二
《电子商务法》正式出台网络零售法律体系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电子商务法》从法律层面对国家、企业、消费者等多元主体在电商领域中的各自行为角色做出了明晰的界定,阐述了相应的法律关系,并对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做出了详细规定。为各类经营者创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是该法的一个重要立法原则。
这意味着,过去由于监管缺漏而给电商带来的“隐性福利”,以及由此造成的对实体店的不公平竞争将不为法律所允许,流通全行业的竞争将更加规范、透明、公正。《电子商务法》充分体现了调整线上平台交易关系和总体上商品交易竞争关系的特殊要求,同时也体现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随着违法成本的提高,电商企业的经营行为将更加趋于规范,竞争的焦点也有望由价格战转向兼顾品质、服务等多个方面。
热点三
服务消费大潮来临餐饮业全面进入数据营销时代
2018年,随着大众消费进入零售新时代,消费升级持续带动消费模式升级,如何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成为行业创新发展的热点。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家务劳动社会化、市场化的逐步普及,服务消费开始展现出快速发展趋势,新兴服务业多点开花。
同时,餐饮行业的O2O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线上线下正在加速融合,业内普遍认为,无论O2O走得多远,线下永远是根本,产品与服务体验才是用户最看重的方面,是真正凝聚用户实现消费落地的地方;而线上的作用则是帮助产品和服务获得更大范围的传播,提供搜寻消费信息、开展性价比较、实施电子结算等方面的便利,同时借助大数据开展精准营销。
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商业成为新蓝海,多样化竞争决战“最后一公里”。未来在新一轮的社区商业热潮中,专科诊所、综合医院、宠物店、月子中心、医美机构、婚礼策划等新型服务业态将备受追捧,成为社区型购物中心打造“一站式生活场景”的关键角色。
热点四
商业创新转型异彩纷呈为行业未来发展带来新气象
近年来,许多零售商通过应用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赋能,加快转型速度,推出了不少新的商业模式及零售业态。
不少大中型零售企业通过跨界合作,借助多种业态模式和业种相互组合,适应市场变化了的需求,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未来自有品牌在大型零售企业方兴未艾,具有不可限量的光明前景,并有可能成为未来商品自营的主要模式。
2018年,零售行业兴起快闪店热潮,零售商或品牌商以租短期店铺方式售卖限量商品,无需承担高昂的租金,就可实现营销目标或试水新产品、新科技,增加与消费者的互动及消费体验,从而让品牌产生话题并引起关注。
此外,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习惯,许多零售商除了提供店铺服务外,亦开始寻求零售到家服务并主要通过线上业务加以实现。
线上线下融合加速,“零售到家”异军突起,这样的趋势在一二线城市已经非常普遍,三四线城市也在加速跟进。专家认为,零售业创新和升级改造的浪潮将在2019年得以持续,并成为业界技术竞争的主要手段。
热点五
扩大进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全球采购助力消费升级彰显新机遇
近年来,我国“主动扩大进口”的信号不断释放,三年六降关税,涵盖了食品、药品、日用消费品、汽车、电子设备、文化娱乐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进出口贸易正逐渐从以往偏重出口,转变为主动扩大进口。
对零售业而言,扩大商品进口,创造新供给,还有利于增加自营制市场份额,改变商业备受诟病的“二房东”经营方式。同时,还有利于在更大力度的市场开放中,加速从学习模仿走向创新引领,从低价竞争转到高性价比竞争,从数量争先到适销度最优,从而带动消费回流,扩大国内消费总额。目前,进口零售电商已由代购和海淘为主进入以B2C跨境综合电商为主、多种模式并存。
专家认为,未来中国的消费升级正成为全球消费市场增长的新动能。在我国保持世界制造大国地位,并向世界消费大国延伸之际,进口市场的扩张将给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浪潮,且对中国流通业是一次重大机遇。
热点六
政府减轻税费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商业经营成本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包括降低一般工商电价在内的总规模达1.1万亿元的减税降费目标,随即各政府部门出台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使全年减税降费总规模达到1.3万亿元以上,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也对商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且意义深远的影响。
2018年,政府将小微企业的发展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税费减免政策,这对于小微企业占绝大多数的商业服务行业是明显利好。
专家指出,综合分析已出台的全部措施,按年度测算,合计可减轻一般工商企业电费支出1000亿元以上,超过10%的降幅目标。其中商业服务业的电费支出减少应在几百亿元。可以预期的是,随着进一步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将为商业服务行业进一步减轻负担、固本强身,更好地服务生产和消费注入新的动力。
热点七
数字化加快零售效率提升引领供应链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
2018年,随着“新零售”的尝试与探索趋于理性化,线上和线下的零售创新更加聚焦于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数字化转型则显现出提升流通效率的巨大潜力,成为零售业寻求转型突破的不二法门。
互联网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线下零售,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一是速度加快,合作范围扩大;二是正在打破以往只将线下作为补充渠道的做法,实现各展其长、平等合作、深度融合、共享双赢;三是数据联动不仅将重构线上与线下零售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且将通过消费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从整体上提升流通效率。
为了抢占数字化零售的高地,2019年将会有更多的技术被运用到零售领域。目前来看,人工智能、物联网、AR和VR技术、5G通信技术、地图技术、室内外定位技术、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零售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日渐增强。2019年数字经济重构供应链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为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提供空间和契机。
热点八
百货商超创新转型主旋律不变资本入局便利店是蛋糕还是陷阱
2018年对于百货商超而言,创新转型依然是不变的主题。在竞争压力不减反增的大环境下,业态调整和盈利模式的转变已成必然之举。与此同时,一些资本的入局也使得百货商超创新转型得以提速,但路径选择和转型前景究竟如何,尚有待更长时间与更多实践的检验。
首先,不少百货店开始重新定位自身业态;其次,数字化也成为传统百货的经营利器;另外,大型商超也在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发展新业态,尤其是进军社区店、便利店等小型业态,成为不少大型超市在2018年展店的发力点;无人零售热潮褪去,已经开业的也正处在试验阶段;一直稳中向好的便利店在资本眼中显得更具投资价值。
展望2019年,业内普遍认为百货行业两极分化会愈发明显,对于大型商超而言,在成本、政策、消费需求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下,转型“小而美”的趋势将得以持续,而大店也将在调整中寻找新的市场定位。
热点九
农村电商快速发展成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重要抓手
目前,农村电商已与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深度融合,成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之一。
推动实施“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三合一模式,电子商务进农村逐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步伐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大,已成为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农村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深入融合,推动农村市场竞争日益规范,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现象逐年减少,农产品、工艺品、旅游产品等农村产品外销渠道得以打通,有效带动了农民就业和收入增长。
2019年及未来一段时期,继续打好脱贫攻坚战、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将成为城乡协调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自上而下”模式逐步转向“自下而上”模式;二是,“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协同推进;三是,农村电商平台将从单纯的商品交易向农村综合服务转型;四是,农村电商继续加速“由东向西”的渗透;五是,“小而散”的行业结构将逐步优化升级。
热点十
快递从价格战转向服务战物流业不断满足消费升级新需求
我国快递行业的业务量和营业额在快速增长,但行业利润却越来越低,降本增效成为行业重点,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抓手就是智慧物流的建设与应用,随着我国物流企业科技投入不断加大,部分企业研发费用占比已经超过营业额的5%,智慧物流技术已成为物流行业竞争的制高点和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时代的变化,客户越来越重视快递服务的时效性、安全性以及服务体验,价格战逐渐淡化,由此发端,物流快递行业开展了激烈的服务竞赛;重视建立核心竞争优势,专业服务能力决定未来,有实力的现代大型物流企业将努力方向锁定在精细化、有高附加值的专业服务上。
专家认为,2019年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将表现为以下方面:其一,科技进步推动的智慧物流将大行其道,并掀起更大的创新浪潮。其二,现代化物流企业的供应链运营管理能力会更强,对供应链的协调掌控能力也将同步提高。其三,借力扩张,多方融合协同发展将成常态。(记者 贺阳)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