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欧班列,近期最引人关注的事件当属今年世界杯期间全程冷链向世界杯输出10万只小龙虾了。以小见大,虽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只有区区五年,但在其框架下开通的中欧班列已然融入了沿线国家民众的日常生活中。
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已达10000列,由国内48个城市开出的列车可到达欧洲14个国家的40余个城市,将“中国梦”与“欧洲梦”紧密相连。
拉近距离带动区域发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白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欧班列的开通拉近了中国与欧洲国家和沿线国家的距离,既包括商业距离也包括心理距离。
白明举例称,比如货物贸易方面,中国中西部地区处于内陆,对欧开展贸易时常面临交通不便的问题。往来货物时必须先“坐火车”到广州、上海等港口城市,再“坐船”去往目的地港口,往来之间,运输时间往往需要40~50天,而中欧班列的开通将这一时间缩短到最多10余天,大大拉近了地理上的距离。“原本距离远、运输成本高、不划算的生意现在就可以做了,更重要的是,中欧班列还可以将中国开放的决心传达到沿线国家,也拉近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心理上的距离。”白明说。
白明进一步补充道,中欧班列不仅是连接开行两端城市的通道,更是连接所有沿线国家与城市的经济走廊,将沿线国家分散的产业纳入到了“一带一路”建设的产业链上,通过资源的有效流动带动了整个区域产业的发展。
互惠互利加强通力合作
随着中欧班列通行次数的增多,中欧班列所运输的货物品类也日渐丰富。
资料显示,在去程组织上,目前中欧班列运输货物品类已从单一的IT产品,扩大到衣服鞋帽、汽车汽配、粮食食品、葡萄酒、咖啡豆、木材、家具、化工品、小商品、机械设备等品类;在返程组织上,已形成以汽配、机械设备、日用品、食品、木材为主的固定回程货源。某欧式古典家具销售经理汪先生告诉国际商报记者,其家具制作使用的木材都是从俄罗斯进口的,中欧班列的开行为他们缩短了时间、降低了资金成本,也惠及了广大消费者。
对此,白明表示,在现有基础上,中欧班列的货物运输商品结构还可以再平衡,既要乘兴而去,也要满载而归。中国可以进一步挖掘货源,扩大进口,即将于今年11月份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它可以加强和平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将扩大进口政策与中欧班列运行进行有机结合。
另外,中欧班列的开通更为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机遇。白明认为,在中国很多发展成熟的产业可以通过中欧班列在沿线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推动让中国的优势产能“走出去”,与沿线国家互惠互利。
白明预计,中欧班列未来还将迎来更大发展,还可以发挥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的作用。一方面,中欧班列开行的线路、运量等将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通过整合,中欧班列的运营效率将会更高,运营的增值空间会更大。(作者:王旭光)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