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爆发,制造业、消费等领域都在发生“数字蝶变”。有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22.58万亿元。2017年,这一数字还在以惊人的速度攀升。
(图片来源:互联网)
数字经济不断创造新的可能,世界也因此认识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在互联网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建立在数据基础上的数字经济更是创新经济、开放经济和代表未来的新经济。
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至0.62%。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形下,数字经济被视为推动经济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加速器,撬动经济发展的新杠杆。根据预测,2035年我国的数字经济将达16万亿美元。
“和前几次互联网浪潮不同的是,数字经济更强调融合共赢。在与传统产业的碰撞中实现价值增量,带动存量蜕变。”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说。
在线上消费空间被打开后,互联网又将目光移回到线下。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团与星巴克合作,用数字技术打造智慧门店。
更让人们感受到希望的是,实体企业从数字经济中获得了转型升级的动力。手机按下键盘,热乎乎的豆浆就会自动煮好,机器还能进行智能清洗。不久前上市的九阳无人豆浆机全部实现了流程智能化和远程控制,制造工厂也能根据用户的数据实现精准供给。
数字驱动下,工业制造正在构建更敏捷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工信部调查显示,数字智能化改造后,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超30%,运营成本约降20%。
“以数字为杠杆,我国经济正进行深层次变革。”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应抓住机遇,发挥好我国渗透融合和应用创新的优势,重塑竞争力。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正打破传统的供需公式和经济学定论,衍生出更加共享、普惠和开放的经济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
普惠经济就是其中之一。传统的经济关系旨在市场供需中寻求买卖双方的“合意”,而数字经济则在此基础上追逐更大范围的“帕累托最优”。
把数字与餐饮结合,解决了“吃”的问题,提高了“做”的效率,还创造了新的岗位。美团点评CEO王兴说,在美团外卖约50万个“送餐小哥”中,有31%是传统产业工人,10%来自于贫困地区。“为人提供了舞台,创造了价值。这一定代表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他说。
将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互动融合,增加经济发展“人情味”是数字经济产生最重要的外溢效应之一。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说,以数字驱动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的需要,数字经济将推动更高质量、更加公平发展。
着眼于提升存量效率的共享经济解决了经济学中的“效率难题”。共享出行、共享制造……越来越多的领域因数字经济的注入而释放出新的“红利”。过去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则是“一个产业赋能一方水土”,从东北的网络直播到浙江的淘宝村、无锡的物联网,区域经济正摆脱传统的羁绊。
更加广义的“开放”正在推开。以蚂蚁金服为例,正在电子商务、支付手段等多方面将国内成熟的电商环境移植到相关国家中。
“数据价值正在充分流通,为诸多行业提高‘含金量’,实现质量、效率、动力变革。”谢少锋说。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尤需夯实数字基础,奠定“领跑”的条件。
如何加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好数字经济的“地基”;如何探索更优的信息共享和互信互认机制;如何守住安全底线……都需要在创新中探索解决。
构建多元创新体系,需要加快基础设施改造。工信部、网信办等多部门正在深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合作,推进技术的研发及商用部署,使数字经济的“大动脉”更加通畅。以5G为例,目前已形成包含技术、标准等在内的协同创新链条,加速融合创新。
加快数据开放共享,提高应用效率和使用价值。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说,我国将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和基础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其中,优先推动信用、交通、医疗等领域数据开放,并研究制定工业大数据发展路线图,建立健全容错机制。
守好安全底线。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安全保障体系正在完善。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加强政策、法律的统筹协调,一系列步伐正在展开。(张辛欣)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