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产用脱节困扰新材料产业 借力金融资本破瓶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1-20





  化工新材料是我国“十三五”期间要加快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我国化工新材料的技术创新如火如荼,不少新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应时而生、顺势而变。与此同时,新材料产业饱受困扰的技术成果转化和产品推广应用环节也迎来利好,为新材料研发、产业化和应用提供资金支持的产业基金、保险补偿等金融工具开始积极融入并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
xincailiao
(图片来源:互联网)
  技术突破层出不穷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内外部环境均发生重大变化,行业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式以及发展动力都在转换中。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表示,我国在新材料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一些突破,聚氨酯新材料、异戊橡胶等领域都创造了一些领先于世界的先进技术,化工新材料各领域主要品种均有生产,并开始着手研究众多小品种,新技术层出不穷。
 
  “近期我国化工新材料领域的新科技进展较丰富。”石化联合会教授级高工王翊民介绍说,比如国内首套SEPS(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工业化装置8月31日在巴陵石化建成投产,这代表着我国八大类高性能合成橡胶的主要品种全部实现国产化,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除此之外,他还提到,东岳新一代全氟离子膜投产,TIPS法PVDF膜规模化制备技术研发成功,对位芳纶和T700碳纤维工程化技术取得阶段性进展,
 
  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聚合和纺丝技术获得突破……这些都是近年来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取得成绩的有力代表,中国正逐渐成为化工新材料的研发中心。
 
  研产用脱节成困扰
 
  虽然我国化工新材料领域的技术进展成果不胜枚举,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若从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的能力来看,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大部分技术成果未有效实现产业化,产业化的产品推广又不尽如人意。目前,化工新材料仍然是我国石化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因技术产业化问题而无法满足国内需求的产业之一。
 
  “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工程转化能力薄弱,制约了科技成果产业化。高校和科研机构较重视新技术的基础研究,而对其工程转化,实现工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不足。而工程转化能力较强的企业对于技术较复杂、风险高的化工新材料生产技术的引进一般比较慎重。因此,导致我国化工新材料工程转化能力薄弱,产业化技术落后,制约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王翊民向记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其实国内很早就开始了部分新材料的产业化研究,如PA11、对位芳纶、碳纤维、聚碳酸酯等,但至今仍无法拿出能与国际先进水平竞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化产品。”
 
  在高端新材料产品受限于转化能力差而供应短缺的同时,部分产品却因盲目投资导致产能过剩,企业开工率不足,造成大量资金和资源的浪费。如聚甲醛,我国已建成的装置产能超过50万吨,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28%,2016年开工率仅为54%,装置投产后即陷入价格战。据了解,2016年聚甲醛价格约为7000元/吨,低于PE、PP的市场价格。
 
  除了加强成果转化,业内专家还指出,推广应用也是新材料产业的一个软肋。新材料的开发、测试、评价、接受、推广都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然而,不少材料研发并生产出来后,用户出于时间和风险考虑,往往不愿使用、不敢使用,市场应用推广十分艰难。而得不到有效地应用验证,材料性能优化及完善也就无从着手,于是产品性能始终不能获得提升。这就形成了一个“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的怪圈。
 
  借金融资本破瓶颈
 
  要解决新材料产业研发、生产、应用环节的严重脱节,产业基金、保险补偿等金融手段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们为化工新材料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产业相关材料的研发、生产、推广及销售实现有机地结合。
 
  据记者了解,化工新材料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从产品研发到装置建设,再到市场培育和应用推广,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故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部分中小企业甚至超过90%。近年来,随着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化工新材料行业的资金需求量越来越大,产业基金不失为一种解决模式。
 
  日前在海宁召开的2017中国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国内首只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金正式设立。该产业基金聚焦市场缺口大的新材料项目,旨在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金融资本与新材料产业的融合发展。赵俊贵对此指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资本越来越深地融入产业,正成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中科招商投资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单祥双认为,产业基金可以在培育新材料优势项目,实现化工行业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重要的资本支撑作用。产业基金有利于先进项目的投资、培育、孵化,有利于开展新材料先进技术成果转化,有利于产学研结合以及实现地方产品和全国市场的对接。
 
  同时,开展新材料应用保险补偿机制也是今年新材料产业的一大利好。9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将联合中国保监会、财政部两部委一起开展重点新材料保险补偿试点工作。据了解,新材料应用保险补偿机制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对新材料初期应用的质量风险和责任风险进行控制和分担,突破初期市场瓶颈,解决好材不敢用、生产与应用脱节、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
 
  “保险补偿机制对新材料应用示范的风险控制和分担作出制度性安排,这有助于破解新材料的应用瓶颈,激发下游行业对新材料的需求,加快新材料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让更多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高端化工新材料早日进入市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科技装备部主任胡迁林说。(记者 唐可)
 
  转自:中国化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