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贷联动试点初见成效 "硬科技"最受追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1-13





  “一年多以来,我行投贷联动探索基本完成,商业模式基本走通。”在华瑞银行行长朱韬看来,商业银行发展投贷联动业务的目标并不是成为一家专业的投资机构,而是成为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有益补充。
touziliandong
(图片来源:互联网)
  华瑞银行的探索是我国投贷联动首批试点的一个缩影。去年4月,中国银监会等三部委发文,鼓励和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业务试点。开展试点一年来,在长三角地区,投贷联动首批试点银行“小步快跑”,在严控风险的同时,积极推进这一新兴业务模式。
 
  尽管试点时间不长,但是部分试点银行已有斩获,个别投贷联动项目进入退出期。专家和银行业内人士指出,投贷联动业务是银行优化多元化收入结构的一条路径,且长期收益可期。通过传统信贷和投资业务的互动,扶持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青睐“硬科技”
 
  基因科技、运动传感器技术等在常人眼中颇为晦涩难懂的高科技、硬科技项目最受银行青睐。朱韬表示,此类项目最符合监管层推动投贷联动试点的初衷: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推动金融与技术的正向交互。
 
  “我们对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相当有自信,但是在初期融资时遭遇了一些困难。与华瑞银行的合作可以说是机缘巧合,成为其投贷联动的客户,加速了我们发展、壮大。”谈及与华瑞银行的合作,远基因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张江立感慨颇多。
 
  张江立表示,远基因在成立之初获得业内多位知名投资人的天使轮投资,并于2016年获得礼来亚洲基金领投的1.3亿元A轮投资。但是,生物医药科技领域的创业企业,现有产品的量产推出、新技术的研发临床测试,以及相关产品申报CFDA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传统信贷较难介入,资金需求更多依赖股权融资。
 
  “在进行B轮融资时,华瑞银行科创金融业务团队积极与我们团队接触,在充分了解了远基因发展历史、管理团队、技术能力、目前经营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设想后,双方在业务合作模式上一拍即合。”张江立说。
 
  经过近3个月的行业调研和尽职调查,华瑞银行对远基因的经营团队综合能力、业务模式可行性、核心技术价值、现金流创造能力、后续股权融资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对该项目进行专业化评审,最终为远基因提供了6000万元无抵押、免担保的综合授信方案。债权融资配合股权融资将有助于远基因进一步扩大研发,加快推进肿瘤诊断及个性化治疗相关新产品的上市。在给予远基因债权资金支持的同时,华瑞银行对企业的信贷资金流向、每月用款限额等进行了明确,来降低可能引发的盲目急速扩张风险。
 
  收益需着眼长远
 
  据了解,投贷联动试点落地一年多,各试点银行、试点地区以“小步快跑”的方式前进,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例如,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上海辖内机构投贷联动贷款余额为46.5亿元,较2016年念末增长78%。
 
  “短期内,投贷联动业务不可能立即看到收益;长期来看,‘投’这部分的收益是有限的,银行应看到‘投’带来的其他业务机会。”朱韬表示,目前该行投贷联动业务中,已有个别项目进入退出期,具体细节正与企业商议。“我们要做的是与每一家标的企业充分沟通,并坚持市场化原则,着眼长期收益。”
 
  上海银行副行长黄涛认为,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必须着眼长期收益,上海银行的策略是“以贷为本,以贷带投,以投补贷,投贷联动”。“银行在投贷联动方面应该发挥‘贷’的优势,目前我们对于‘投’的比例都控制在5%左右。”
 
  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看来,投资业务风险相对较高,不确定性大,且回报期长。“投贷联动业务分好几个层次,在初期银行仍是以传统信贷为主,获得的回报相当有限。做深层次的、真正意义的投贷联动业务则考验银行筛选企业的能力,这部分的收益一定是长期的,不可能马上变现。而且有可能是几百倍收益,也有可能全部亏掉。”
 
  曾刚指出,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投贷联动业务是优化多元化收入结构的一条捷径。通过投贷联动,银行与企业之间可以建立更好的、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不仅仅是融资关系。
 
  下一个“硅谷银行”在哪里
 
  前有实践成绩,后必有来者跃跃欲试。浙江银监局表态,引导银行业积极稳妥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工作,并向中国银监会积极争取投贷联动试点资格,引导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开展“股权投资”业务,用投资收益抵补贷款风险损失,为科创企业提供持续资金支持。
 
  银行跃跃欲试,皆有打造“中国版”硅谷银行的劲头。那么,谁有望成为下一家硅谷银行?作为探索投贷联动的先驱,美国硅谷银行与科创企业共同成长,变身成真正立足并服务于硅谷的银行,一举成为目前全球最成功的科技银行。目前,美国硅谷银行已经发展为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包括硅谷资本、硅谷证券、硅谷私人客户服务公司等多家子公司,形成了企业存贷款、资产评估、投资咨询、创业辅导为一体的金融服务链。其中,中小企业和风投基金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项目的收入占了整个集团的70%左右。
 
  “必须看到的是,美国有几千家银行,也只孕育了一家硅谷银行。一是投资业务不是银行的本源业务,二是客观上没有太多可投资的企业。”曾刚直言,即便在欧美发达市场,银行进入投资业务领域的监管都非常严格。因此,投贷联动业务注定是一类小众业务,不可能成为银行业务的“标配”。
 
  曾刚认为,“中国版”硅谷银行大概率是服务于有科技创新基础的国家级园区,为其中的高科技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除了地利优势,“中国版”硅谷银行还必须具备其他要素:一是懂得与股权投资机构合作,二是积极培养自身投资基因,三是加快开发适合科创企业的产品。除了融资服务,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而这些都是中资商业银行缺少的。
 
  要成为“中国版”硅谷银行绝非易事。曾刚认为,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缺乏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条件,因此不能盲目跟风,必须有序推进,避免潜在风险。“预计接下来监管部门只会在局部地区、个别银行开展试点,通过信贷和投资互动,扶持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建议,在具体展开业务时,银行要避免大包大揽,而是深耕于某几个具有发展前景、政府支持的高新行业,以优厚的激励与报酬从实业界挖角专业人才,建立技术团队。除人才这一重要因素外,银行也可以在投贷联动业务开展时增加相应的协议。例如,要求被投资企业在银行设立基础账户,监控其现金流是否充足,并在项目中期建立跟踪和止损机制,一旦发现下降到警戒线,马上止损退出。或者更为直接地,如与硅谷银行一样,要求企业将其定为债权人清偿第一顺位。
 
  谈及投贷联动“退出难”问题,李奇霖认为,当前难之根源在于两点:一是市场建设问题,包括股权交易与股票上市等,由于中美市场发展程度不同,这一点美国硅谷银行可能具有先天优势。二是未来企业的发展前景。“挑选出良好的企业能在固有的市场制度下提高IPO、‘新三板’挂牌与股权转让的成功率,这一点有赖于银行眼光,即人才问题。”(陈莹莹)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