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引领下,国务院涉海各部门、地方各级海洋经济管理部门、各涉海行业协会和商会等社会力量,多方联动协同推进,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初步显现,迅速崛起的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资料图:海洋养殖(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大海洋经济圈基本形成
过去的5年,统筹不同地区和海域的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融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实施,沿海地区的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布局得以不断强化优化,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三圈”格局基本形成,“三圈”抱团发力,各展所长,绘就了我国海洋事业开放发展新蓝图。
北部海洋经济圈由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基础雄厚,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
东部海洋经济圈由江苏、上海、浙江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港口航运体系完善,海洋经济外向型程度高,是“一带一路”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交汇区域,也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
南部海洋经济圈由福建、珠江口及其两翼、北部湾、海南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成为保护开发南海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基地。
收指为拳,“三圈”的经济影响力和辐射力得到有效增强。2016年,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4323亿元、19912亿元、26272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4.5%、28.2%、37.3%。
重点海洋产业集群初见端倪
过去的5年,各级部门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设施配套,聚焦海洋经济示范区、地方特色海洋产业园区,搭建海洋经济集聚发展的新载体,使得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一批海洋特色鲜明、区域品牌形象突出、产业链协同高效、核心竞争力强的重点海洋产业集群初见端倪。
海洋渔业方面,形成了以青岛、威海、烟台、日照为代表的胶东半岛海水养殖、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和舟山、福州等地的远洋渔业产业集群。
海洋装备制造业方面,形成了以大连、天津、烟台、青岛为主的环渤海地区,以上海、苏中地区、浙东地区为主的长三角地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主的珠三角地区三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群。
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方面,山东青岛和威海、浙江舟山、广东珠海万山分别依托资源优势和技术能力,形成海洋能装备制造基地和海洋能试验场和示范区。
海水利用业方面,以天津、青岛、盐城、舟山等为代表,充分结合自身的资源、技术、政策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产业链条和基地。
涉海金融服务业方面,天津、上海、深圳、厦门等地,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海洋经济金融服务体系,并结合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及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基地建设等,形成了以海域使用权抵押融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融资租赁等业务为核心的涉海金融服务业集群。
特色海洋产业园区方兴未艾
5年来,沿海各地以产城融合和功能综合促民生、以资源集约和科技创新促生态为宗旨,积极推进特色鲜明、功能多元、生态优先、技术创新的特色海洋产业园区建设,探索海洋企业"抱团、聚力"发展的新模式,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
山东省着力打造了以青岛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荣成经济开发区海洋食品药品经济园为代表的多个省级海洋特色产业园区,聚集企业2000余家,其中青岛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聚集了北船重工、武船重工等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及各类配套企业100余家,形成了以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为主的完整产业链和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
天津着力建设临港经济区、高新区塘沽海洋科技园为代表的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其中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水利用业发展为主导的临港经济区,吸引了一批涉海龙头企业和具有高端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聚集,2016年园区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2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9.41%,涉海企业达到260多家,提供了超过3000个就业岗位,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浙江省培育建设了以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杭州海水淡化技术与装备制造基地等为代表的25个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其中舟山远洋渔业基地以国际水产品精深加工、远洋水产品冷链物流、远洋捕捞船队综合服务配套等为核心项目,汇聚远洋渔业企业30家,年捕捞量约占全国的22%,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渔捞产业和独具特色的渔业文化。
福建省以诏安金都海洋生物产业园等为代表的特色海洋产业园区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该园区以海洋生物产业为主导,聚集涉海企业22家,近3年累计产值达133.2亿元,年均增长26%,累计税收2.47亿元,年均增长18%,累计出口额6.57亿美元,其中涉海企业近3年累计产值为84.56亿元,年均增长28.2%。
广东省以广州南沙新区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深圳大鹏海洋生物产业园为代表,重点推进全省临海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其中广州南沙新区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围绕海洋生物育种和健康养殖、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海洋高端工程装备制造、现代海洋服务业等4个产业,汇聚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并联合国内多个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建成海洋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综合平台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园区在促进海洋经济集聚发展的同时,对各地拓展发展空间、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动力转换、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记者郭松峤 通讯员梁建)
本文转自 中国海洋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