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马铃薯主食加工业整体技术领先国际水平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王小萱    时间:2017-04-19





  在我国即将全面进入营养健康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马铃薯主食加工业又传来佳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持完成的“马铃薯中式主食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成果,日前通过了中国农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标志着我国马铃薯中式主食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十三五”时期,马铃薯主食加工业已成为重要的民生产业,对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食物营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装备与产品开发系列成果达国际水准


  “马铃薯中式主食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成果第一完成人、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在其“马铃薯主食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报告中,就马铃薯主食的立项背景,发明重点及主要技术内容,技术经济指标及先进性对比,相关知识产权及第三方评价,推广应用、社会经济效益及行业推动作用做了全面介绍。


  以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院士为组长,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方智远院士、辽宁大连工业大学教授朱蓓薇院士为副组长的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围绕马铃薯主食产品与加工专用原料评价、加工关键技术、核心装备与生产线、重大产品创制与应用等系统研究,马铃薯中式主食加工技术装备与产品开发方面整体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马铃薯中式主食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成果,针对我国马铃薯主食加工专用原料、关键技术和加工专用装备、产品评价方法和技术缺乏等问题,研究创建了马铃薯主食加工原料和产品的评价筛选方法,发明了马铃薯主食产品的营养当量模型和马铃薯主食产品的鉴伪方法,填补了中式马铃薯主食加工原料和产品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化技术缺失的空白。创建了马铃薯面条熟化强筋与强压成型技术、马铃薯馒头降粘成型一次发酵技术、挤压产品混炼降本提质技术。突破马铃薯中式主食加工粘度大、成型难、发酵难等技术瓶颈,为马铃薯中式主食产品创制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除了上述成果外,还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6件,制定农业行业标准1项、企业标准3项,出版科普图书一部(8册),创制了专用装备10台套,创建了22条示范生产线。近3年来,其产品在9省7市百余家企业生产,产品生产总量18.9万吨,累计销售额45.4亿元。部分成果2015年被农业部评为农产品加工业十大科技创新推广成果,推荐全国推广应用。


  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肩负着解决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科技专项的重要使命以及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技术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和重大产品开发任务,作为国家战略的马铃薯主食开发自然落在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的肩上。


  近年来,农产品加工所充分发挥国家队领头羊、排头兵的作用,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马铃薯中式主食加工技术、产品、装备、工艺、专用品种筛选,原料生产、标准制定、检验检测方法、示范推广和企业培育的整体突破。创制的马铃薯主食加工系列技术、产品推向市场后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先后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部委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该成果在全国百余家重点企业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使马铃薯主食化产业开发在全国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


  攻破技术难关自主创新成果丰硕


  营养专家表示,马铃薯蔬粮兼用、营养丰富,一直是欧美国家居民的主食,它比谷物具有更多维生素和矿物质。蔬粮兼用马铃薯的营养当量最高。


  目前,我国马铃薯栽培面积及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消费仍以鲜食菜用为主,加工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产品形式单一,营养健康的马铃薯还没有成为我国居民的主食。


  习近平总书记对马铃薯主食化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要通过主食化开发,培养大众消费马铃薯的习惯。


  业内人士表示,马铃薯主食化是培育健康消费理念、打造健康中国主食文化的有益探索。戴小枫在介绍立项背景时介绍,要研究开发出适合国人消费习惯与口味偏好的马铃薯主食,实现由副食向主食、原料消费向成品消费、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此前我国在马铃薯主食化方面尚无可参考的技术评价方法,无可利用的核心关键技术,无可利用的专用设备,无可消费的马铃薯主食产品。


  经过各种技术攻关,马铃薯主要技术内容创新成果之一是创建了马铃薯主食加工原料和产品的评价方法,发明了马铃薯主食产品的营养当量模型和马铃薯主食产品的鉴伪方法,突破了我国马铃薯主食加工产品、原料评价方法和标准化技术瓶颈。


  基于中式主食的营养与品质要求,系统分析了70余个主栽马铃薯品种的淀粉、蛋白质、粗纤维、氨基酸等主要组分含量,揭示了马铃薯中式主食加工特性与马铃薯原料理化特性的相关性,构建了基于淀粉、蛋白质、粗纤维和色泽等主成分因子的马铃薯原料评价方法;创建了马铃薯主食加工品种“三高一低一白”的筛选指标,为马铃薯中式主食产品和加工专用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创建的马铃薯主食营养当量评价方法,最优占比阈限。马铃薯主食营养当量评价方法和最优占比阈限等各种创新,具有国际水平。


  另一项创新成果得到评委专家的肯定,即发明与马铃薯主食加工工艺单元匹配的关键部件及专用核心装备,创建马铃薯主食加工系列生产线,实现马铃薯主食工业化、自动化、规模化生产。创制了以马铃薯全粉、生粉、原薯、薯泥为原料的马铃薯面条类、馒头类等地方特色五大类200多个品种的马铃薯主食新产品。实现了马铃薯主食产品从无到有、一代马铃薯全粉主食产品、二代马铃薯生粉主食产品、三代马铃薯原薯和薯泥主食产品的降本提效。


  社会经济效益初显有效延长马铃薯产业链


  马铃薯主食经过几年的技术攻关和大力推广,其社会经济效益已开始显现。近3年来,该项目创新成果在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浙江等9省7市50余家企业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3年间,马铃薯主食产品生产总量18.9万吨,累计销售额45.4亿元,已为社会创造新增经济效益8.9亿元。新增马铃薯种植面积200万亩,平均每亩效益增加300元;新增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就业岗位6000多个;开展马铃薯主食展示品鉴、进社区、进学校活动50余次,提高了消费者对马铃薯主食的认知度。


  此外,在行业推动方面的成效也有目共睹。创制出的五大类200余种符合我国居民饮食消费习惯的中式马铃薯主食产品,满足了我国居民对营养健康主食的消费需求,引领了第三次膳食革命。实现了马铃薯产业由原料生产向加工产品生产产业重大转变,培育了一批竞争力强的加工企业,有效延长了马铃薯产业链,打造财富薯价值链,成为提高农业供给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本报记者 王小萱)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