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在国家小品种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研讨会上,记者获悉,我国首个国家小品种药(短缺药)供应保障联合体正式成立。这一药联体将致力于缓解部分临床必需药品供应紧张或短缺的现象。
记者了解到,首批成员有24家企业,可保障供应57个小品种药品种,其中包括47个短缺药“139目录”品种和10个省区域品种。所谓“139目录”指的是,2017年原卫计委公布的,通过国家重点监测系统、列入短缺药品清单的139个品种。
上述短缺药批文,有不少属于上药信谊公司。作为药联体的发起单位之一,公司董事长顾浩亮表示,短缺药的成因复杂,包括生产性、政策性、机制性、投机和垄断因素造成了药物的短缺。由于对药物缺乏动态、长效、科学管理机制,短缺药的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会影响民生。
据介绍,未来在药联体内部,将通过供应链信息的沟通、配套能力的提升、申请专项基金、加强研发合作等多种工作机制,让短缺药的生产能落实信息共享、产业资源联动机制。上游产业链努力保障小品种药原料和制剂持续供应;涉及企业也会及时反馈本企业可能影响药品稳定供应的经营活动信息(如停产、上游供应成本显著上涨)和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现的药品短缺风险信息。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建明告诉记者,部分用量小、临床必需的短缺药品因为利润低、市场需求小,导致供应时断时续,甚至断供,成为不少临床医生和患者的痛点。药联体的建立,是通过政府和市场的联动、市场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解决信息不对称,使得药品短缺能早发现、早预警、早预防。
这57个短缺药品中包括苯巴比妥、硫酸鱼精蛋白、异烟肼等知名药品,涉及心血管、消化代谢、血液类、抗感染类等十余个领域。(记者 周琳)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