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2日表示,新时代我国应充分发挥制度和体制上的优越性,加强政府主导的、有组织的定向基础研究,力争在重大基础科学前沿领域获得重大成果。
吴季说,在基础科学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获得人类重大原始性的创新成果,是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
吴季分析研究近代科技发展史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为突出代表,有组织的定向基础研究和代表国家意志的重大科技突破,逐渐成为基础前沿科学突破的主要手段。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以后,近50%的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研究是利用大科学装置或科学卫星数据完成的。
吴季介绍,近年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成功发射了“悟空”、“墨子”、实践十号和“慧眼”4颗科学卫星,得到广泛关注。但从今年到2020年没有科学卫星上天。
“重大科学前沿突破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科学前沿的发展变化很快,决策晚了容易失去先机。”吴季建议,在地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改五年规划为中长期规划加年度(或每两年)征集和遴选,遴选标准更加注重重大基础科学前沿的突破,管理上更加注重从规划到产出的全过程,成立专业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期待在政府主导的、有组织的定向基础研究中,中国有更多‘墨子’、‘悟空’这样的科学卫星升空;中国科学家在重大基础研究前沿的更多领域走到世界舞台中央。”吴季说。(记者余晓洁、董瑞丰)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