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是革命老区、省界边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山西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日前在山西友谊国旅举办的首届品牌推介会暨合作景区产品发布会上,永和县政府、太原双合成食品公司、山西友谊国旅共同签署“产供销旅游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响应党中央脱贫攻坚的战略决策,助力永和人民脱贫攻坚。
产供销三方合作
“此次合作,利用当地土特产品,由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双合成开发研制成槐花饼、速食粥等,再由友谊国旅提供给游客食用。既解决了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问题,企业也可以获得一定利润,产供销一条龙抱团发展,实现共赢。”永和县副县长刘宇介绍。
中华老字号太原双合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光晋认为,这次“产供销”旅游消费扶贫,是消费产品的一次再升级。“三方签约合作开展旅游扶贫、消费扶贫,是想为永和老百姓脱贫致富做点贡献。”
山西友谊国际旅行社全省有门店、网点200余个,每年接待、组织大量旅游团队。该旅行社董事长闫丽俊说,“引进双合成食品加工企业的‘放心早餐’,可以解决游客吃不上早餐的问题,提升旅行社服务品质。”
永和县县长范洋平介绍,永和的槐花口感独特,食用、药用价值极高。永和县把发展槐花产业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以推进“消费扶贫”为抓手,开发出槐花蜜、槐花茶系列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有效带动群众脱贫。
勤劳走上致富路
永和县位于吕梁山脉南端,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全县有76万亩三北防护林、18万亩野生槐花、4万亩苹果,还有遍地的野菜,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
每年的4月底至5月间,乾坤湾周边漫山的野生槐花次第开放。据了解,18万亩野生槐树年产鲜槐花5000万斤,以每斤2元计算,产值可达1亿元。据测算,每消费1000斤槐花,就能够帮助一位贫困乡亲脱贫。
2017年,永和槐花还走进北京、太原400余家餐饮企业,线上线下销售槐花40余吨、槐花系列产品1.8万件,创造季节性岗位300多个,带动1380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500元。
永和舌一哈食品有限公司刘海宏是当地最大的农特产品收购商。据他介绍,今年春天野菜采摘季节,一些农民通过挖野菜、采茵陈,40天有人收入4000多元。“收购野菜、杂粮等,可以帮助老百姓增加收入。希望以后可以将当地的野生槐花、苦菜、蒲公英、小杂粮等通过旅游团队销售出去。”
除了销售农特产品,永和当地群众还积极参与旅游业。阁底乡石家湾村村民张冬梅,看到乾坤湾景区游客日渐增多,便在景区门前摆起了小吃摊,用自家的小米、红枣、核桃熬粥出售,售卖当地特色厚馍馍、手擀面等。现在正值夏季,她的小摊上又多了凉粉、凉皮面、凉拌莜面等。
近年来,永和县积极鼓励群众在红军东征纪念馆、乾坤湾等景区附近售卖旅游纪念品、农特产品、特色小吃等,提倡勤劳致富,帮助贫困群众从思想上“拔穷根”,从“等要靠”转变为自力更生、勤劳致富。
创新举措助扶贫
近年来,永和县坚持“文化引领、旅游兴县”战略,大力推进文化深耕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打造了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红军泉等景区点,实施了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红色文化、黄河风情、绿色生态为主的旅游格局基本形成。游客也逐年增多,2017年,永和游客人数达15.3万人次。
今年以来,永和县依托黄河岸畔古村落、民间风俗等自然文化资源,以生态观光、红色教育、休闲度假为发展方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推进“旅游+扶贫”相结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采取政府补助的方式,加快农家乐改造,新发展农家乐70户,全县农家乐达148家。
永和县还强化文化产业合作对接,组织旅行社开发乡村购物游、美食游线路,开展特色乡村旅游娱乐、文化演艺、节庆活动和红色旅游文化活动,大力推进旅游与槐花产业、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农业观光+乡村生态体验+购物美食游+文化体验+度假休闲”的旅游融合产业链。
目前,国家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山西沿黄扶贫旅游路试验段已在永和开工;今年8月底,永和—延安(延川)高速公路将通车;乾坤湾被纳入沿黄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带,成为全省打造的“黄河旅游板块”重点景区。这些将有效助力永和县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为旅游脱贫奠定基础。(王文华)
转自:中国旅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