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 汽车零部件产业将出现大洗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7-04





  5月31日,北京国能电池倒闭的传言还在发酵,安徽栋霖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栋霖电气”)正式发布停产通知。6月11日,涉及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业务的长安新能源终止挂牌增资……这些有点“寒气”的消息,尽管背后原因多种多样,但是或多或少都与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有直接关系。


  6月25日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时间点来临,紧张?惶恐?无奈?还是胸有成竹、镇定自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也是“表情”各异、心态不一。忧心忡忡者有之,信心十足者有之,茫然无措者有之……凡此种种,牵动着业界的神经。


  ■停产时机发人深思


  对于尚处在观望或者焦虑中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看到同行倒下,心情并不轻松,甚至是百感交集。


  “由于公司经营极度困难,公司决定不再进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成立只有3年的栋霖电气,经历一段时间“苦日子”的煎熬后,终于顶不住了,在5月31日发布停产通知,同时通知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


  这家在2015年11月于安徽马鞍山市成立的公司,是一家集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总成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产品和技术服务,涵盖各类纯电动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公司研发中心位于上海。随着公司倒下,拖欠的员工工资、社保、公积金甚至2017年年终奖也都成了未知数。


  对于长安新能源的增资终止,看上去似乎也与此次补贴退坡有关。2017年,长安汽车发布了以“香格里拉计划”为名的新能源战略。之后整合集团的新能源业务,在2018年成立了长安新能源。长安新能源的职责是更加注重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零部件技术的研发。2018年10月,长安新能源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拟出让51%的股份、增资扩股引入不少于3家战略投资者。此次公告中,虽然长安新能源声称计划不会改变,但是长安新能源与其主要投资者产生分歧的现实,折射出资本对于长安新能源的信心明显不足,恰逢此时,正赶上补贴退坡来临之际,似乎是向长安新能源的引资计划亮出了内力强大的“太极推手”,使得长安新能源的计划变得遥遥无期。


  其实还在3个月之前,当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文件发布之际,就有人预言“洗牌”将至。当时,基石资本首席执行官张维发表署名文章,直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依然还有依赖补贴的现象存在,支持取消补贴,将通过“洗牌”使包括零部件产业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更健康。


  近期的种种严峻现实,更让“洗牌”之说浮出水面。甚至有传言,行业洗牌正在加剧,中小企业危在旦夕。其实,客观而言,对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其产业链来说,栋霖电气不是第一个倒下的企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最新的2019年补贴退坡政策实施,部分零部件企业账期只会变得更长,此前随意扩张产能,实力不够雄厚的中小企业即将面临更大的资金风险。


  ■“洗牌”之外的困扰因素


  面对补贴退坡时间点的逼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洗牌”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事实是否如此呢?即使如此,被“洗”掉的又是什么样的企业呢?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现金流是否畅通,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企业的运转是否正常。


  动力电池领域的上市公司中,有些表现尚好,有的企业就受到了影响。如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鹏辉能源,虽然季度报显示,其营收还算不错,但现金净增加额一栏中,三家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甚至负增长。国轩高科2018年的现金净增加额为负21.86亿元,亿纬锂能2019年第一季度现金净增加额只有0.5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46.3%。


  汽车投资分析师云松令说:“数据显示资金相当紧张,虽然出货,但是钱收不回来。电池行业本身就是产业链中靠近下游的环节,下游有大规模的整车厂拖着,上游有原材料随时涨价,电池企业夹在中间很艰难。”


  同时,此前补贴迟到,有些该发给车企的补贴迟迟未到位,导致车企拖欠电池厂货款,而电池厂却很难再将它转嫁给材料厂。当前,材料厂对于中小电池企业的付款能力比较警惕,倾向于现款结算或只保留较低的未付款比例,面对即将退坡的到来,这让电池企业更是难以招架。


  国轩高科的主要配套车企为江淮汽车,但从刚发布的2018年财报来说,江淮汽车的日子也很艰难。根据年报,江淮汽车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7.86亿元,同比下降282.0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亏损18.77亿元。这是自2001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江淮汽车上月又因“排放造假”事件陷入漩涡,有可能受高额处罚,难以快速收回货款,对电池厂是真正的雪上加霜。其另一位大客户安凯客车的处境也不乐观,在2018年以亏损8.9亿元的数字创下上市21年以来的最差业绩,还因连续两年亏损被戴上了*ST的帽子。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说:“一般而言,存在问题的企业,基本都是产品方面有问题,比如产品质量问题、产品路线问题或冒进的经营战略。如果企业能持续提供高品质产品,同时加快技术创新,应该在任何风浪面前都不会过于慌张。”


  ■电池是关键


  补贴退坡临近,竞争最为激烈的还是动力电池领域。这也是近两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出现变化最多的细分领域。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仅有81家,2016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增至155家,但到2018年底,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企业已经缩减到99家。“过山车”式的发展,使很多随意上马、随意扩张的动力电池企业被半途甩落。时至今日,曾经小有名气的百顺松涛、南光新能源、上航电源、环宇赛尔、四川剑兴、山东威能等50余家动力电池企业已经杳无声息。


  近两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处在快速扩张阶段,不少电池企业为抢占市场随意扩产,进一步导致市场竞争加剧。补贴退坡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给缺乏资金实力的中小型动力电池企业带来的可能是一个“严冬”。


  同时,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逐渐将新能源乘用车作为扶持对象,对前期获得补助较多的新能源客车和专用车逐年减少补贴标准,也导致不少前期把产品定位在客车和专用车方面的动力电池企业,不能快速转产,同样陷入困境。


  与动力电池企业相比,电机电控企业也同样面临抉择时刻。从2018年财报看,有9家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领域上市企业表现不佳,包括大洋电机、双林股份、江特电机、信质电机、英威腾、正海磁材、方正电机、云意电气、蓝海华腾等。其中,只有信质电机的净利润实现了1.7%的同比增长,其他8家企业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同比下滑,江特电机下滑680.76%,大洋电机下滑650.09%,方正电机下滑408.40%,正海磁材下滑180.28%。


  “其背后原因,一方面是面临稀土永磁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是补贴退坡的压力传导,致使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价格下滑所致。”钟师认为,尽管有多种原因,但对于这些企业,补贴退坡传导的压力是不能忽视的。


  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来临,压力传导明显,并且技术要求也日益严苛,部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预计依旧承压。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依然被看好。只是,在补贴退坡来临以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外资企业的加速涌入之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将形成新的竞争格局。部分业界人士认为,面对现状,既不能消极悲观,也不能盲目乐观,实际情况还有待观察,现在就断言“洗牌”会撼动整个零部件行业,未免为时过早。


  客观而言,状态良好的企业与利润下滑的部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遭遇,都是现实情况的反映,只是处在不同的情况,谁也不能代表整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全貌。科学的态度就是要尊重事实,而不能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市场环境正在变化


  去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出现了销量下滑的新变化,如今又遇上补贴退坡等因素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传导,还有外资零部件企业涌入,市场环境正在发生一系列新变化,带来新的考验。“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近几年进步显著,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先进性、成本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宏文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外商涌入和补贴退坡,都使市场竞争环境出现了新变化。


  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补贴退坡,恰在新一轮外资涌入之时。国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转型升级、技术进步的选择,还面临外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涌向中国市场、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


  在动力电池领域,此前的“补贴时代”,日韩的动力电池厂家不占有优势,但到了“后补贴时代”,就获得了平等竞争的机会。事实上,他们也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关注。外界有人认为,中国是汽车“新四化”的策源地,对能源转型的态度坚决,规划清晰,市场潜力巨大,吸引力更强。业界普遍认为,随着补贴退坡,日韩乃至更多国家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都有可能进军中国市场。


  其实,很多国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早就在为这一天做着准备。2018年5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联合公示的《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第一批)》中,就已经出现了三星环新、南京乐金化学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北京电控爱思开科技有限公司三家韩系汽车动力电池企业。


  三星已经明确表示,未来三星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将以投资动力电池生产线为主。当前,三星正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计划建设全球先进的动力电池生产线和车用陶瓷电容(MLCC)工厂等项目,新增投资高达24亿美元。另一家韩系企业LG也加大了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布局。至2018年末,LG已经在南京建设了两座动力电池工厂。


  日本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在行动,日本动力电池的代表企业松下一直在等待机会。2018年3月,松下开始与北汽集团洽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扩大合作。当前,松下在大连和无锡均有动力电池工厂。随着特斯拉上海生产项目的推进,松下作为特斯拉主要的电池供应商,首先就占据了先机。


  在德系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体系中,戴姆勒、宝马都在寻找机会。戴姆勒计划今年在世界三大洲运营五个动力电池组装厂。其中,三个位于德国,一个位于美国,一个位于中国。同时,宝马也在全球布局了三大动力电池工厂,其中包括位于沈阳、集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及测试于一体的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


  ■应对之道至关重要


  面对补贴退坡时间点的临近,大多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都在厉兵秣马,寻找应对之道。


  “补贴退坡以后,最大的挑战是降成本和提质量。”国轩高科工程研究总院院长蔡毅认为,要更加追求产品质量和性能,使同样大小的电池、同样部署的电机能让新能源汽车跑得更远。同时,还要加大研发投入,创新商业模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国轩高科计划,在未来几年专注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产品,推进中高档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向续驶500公里推进。


  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现实看,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占电动汽车整车成本的70%以上,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零部件企业的地位比燃油车时代更重要,掌握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将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而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所涉及的感知传感元器件等,使整个零部件的范畴大为扩展,很多领域技术依然存在空白,国外技术壁垒尚未形成,还存在巨大的创新空间。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补贴退坡加速和市场竞争加剧,动力电池行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竞争阶段,行业“洗牌”已经来临。纵观国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现状,无论是电机、电控还是动力电池领域,技术已成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托。目前来看,市场更倾向于技术过硬、资金更强、实力丰盈的行业巨头。这将促使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好的企业能够生存下去并得到更大的发展前景,一些没有技术、资金、订单支撑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或将难以生存,摆在其面前的,或选择集中力量作出新的突破,吸引到新的资金;或与头部企业结盟,成为联合体,毕竟头部企业的扩张也需要熟门熟路的合作伙伴;还有就是转型,做自己擅长的领域。平心而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中小企业提升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能否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处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补贴退坡即将来临的前夜,“落后就要挨打”,企业更应注重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否则只会在竞争的浪潮中加速离场。


  还有业界人士建议,应考虑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适当补贴。当前,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核心技术突破显得尤为迫切。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提升,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真正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补贴政策要偏向关键零部件技术,而不只是面向整车。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有风雨兼程。”对于补贴退坡,尽管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都有着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想法,但一切都要坦然面对。惟一能做的只有风雨兼程、奋力前行。


  “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还没有出现世界级零部件企业,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补贴退坡也许是个机会,倒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提高质量,从而做大做强整个产业。(记者 赵建国)


  转自:中国汽车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短板日渐凸显 急需补齐

    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短板日渐凸显 急需补齐

    当前,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博弈异常激烈,对比新能源汽车强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后发劣势日益显现,专利短板日渐凸显。迈向汽车强国急需甄别、补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短板,夯实汽车强国建设的专利根基。
    2017-06-09
  •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背后存隐忧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背后存隐忧

    一汽、上汽、长安、广汽、奇瑞、吉利、长城等9家自主车企发布的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已接近400万辆,已明显超出此前《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要达到200万辆的目标。
    2017-08-02
  • 我国新能源汽车恐再患合资依赖症

    我国新能源汽车恐再患合资依赖症

    外资企业与自主品牌应对“双积分”政策的“合资大赛”全面展开,在刚刚过去的8月,又有两家大型汽车集团宣布在国内组建新能源汽车合资公司。
    2017-09-19
  • 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掌控能力不足等问题仍存

    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掌控能力不足等问题仍存

    作为新兴制造的新能源汽车,质量早就不应该成为阻碍自身发展的问题,但现实中却存在着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不过关、质量与品质表现差等突出现象,这在传统车型制造中已逐步克服的问题,竟然能在新能源汽车产品中出现,确实令人有...
    2018-03-26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