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联合会4月10日发布的《2019年度重点化工产品产能预警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加快淘汰落后炼油产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但随着未来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持续增长,成品油市场过剩将继续加剧。与此同时,行业总体仍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虽然烯烃、芳烃等基础石化原料国内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但部分高端石化产品仍存在较大供需缺口,产业结构高端化进程仍待加快推进。
原油加工能力持续增加
2018年是石化行业开展结构调整的第三个年头,据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介绍,三年来,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共退出约8000万吨,"石化产业通过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加快淘汰工艺技术落后、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
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继续增长,全年新增能力1390万吨/年,淘汰1165万吨/年,净增225万吨/年,达到8.13亿吨/年。
中国石化联合会副秘书长孙伟善在会上表示,今年随着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的产能全部释放,中科炼化1000万吨/年、浙江石化2000万吨/年等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新增5200万吨/年,总能力升至8.6亿吨/年。与此同时,原油加工量将同比增长4%,达到6.3亿吨左右。
"按照目前公布的新建和扩能计划计算,预计到2020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达到9.2亿吨,到'十四五'末将超过10亿吨。"孙伟善说。
供需格局显著变化
报告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沿海大型石化基地快速崛起,现代煤化工项目升级示范加快推进,一大批大型炼化一体化、现代煤化工项目投产运营,成品油、烯烃、芳烃等国内产能大幅增加,国内保障力度显著增强。与此同时,石化产业和市场供需格局将发生显著变化。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成品油市场仍将呈现大幅供过于求状态。按照国内外相关机构预测,我国交通运输石油需求峰值在4-5亿吨。与之相对应,"预计到2020年,我国成品油供应能力将超过6亿吨。"孙伟善说。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未来几年我国乙烯产量自给率将有显著提升。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将计划投产乙烯产能将达到500万吨/年以上,届时乙烯产能将升至3050万吨/年。预计到2025年,国内乙烯产能将超过5000万吨/年,产量达到4750万吨。按相关下游市场增长趋势测算,到2025年乙烯当量自给率从目前的不足50%提升至74%。如果未来进口乙烷裂解制乙烯方面有所突破,乙烯自给率可进一步提高至80%以上。
产业链须加速向高端延伸
李寿生指出:"当前,原材料开采加工、基础化学品制造等传统产业在我国石化行业中占比较大,而高端化工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足5%,行业总体仍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高端石化产品仍然严重依赖进口。"
"结构性短缺已成为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石化产业迫切需要发展差异化、高价值的产品, 从以规模化生产初级化工产品向发展高附加值高端化产品方向转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也指出。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化工新材料自给率只有64%,高端聚烯烃自给率只有47%,一些高端石化产品自给率更是不到10%。
以聚乙烯为例,2018年,我国聚乙烯表观消费量为2980万吨,现有总产能1844万吨/年,虽然全年平均产能利用率达到85.9%,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但进口量仍近半,达到1400万吨。
另外,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战略与信息研究室主任李雪静表示,我国石化行业还应警惕项目密集投产带来的市场风险,规避同类化,同质化竞争。(记者 仝晓波 实习记者 王升)
转自:中国能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