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犀牛”来袭 乘用车行业面临生死劫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2-28





  劣质产能出清、整体筑底上攻,乘用车行业已经展现出新周期初期的重要特征。但是在初始阶段,即新旧动能的转换时期,有分析人士指出,必须对可能出现的“灰犀牛”事件保持高度警惕。“灰犀牛”,即人们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习以为常的风险。近年来,乘用车市场中不乏“灰犀牛”的存在,如乘用车企业普遍押注SUV,但SUV增速已经放缓;车企继续投建低端品牌和低端产品,但消费升级趋势已经十分明显;新能源汽车投资过热,但市场需求却尚未爆发……这些都有可能成为乘用车行业未来发展中的“灰犀牛”事件。面对奔驰而来的“灰犀牛”,乘用车行业亟待渡过生死劫。
qiche
(图片来源:互联网)
  ■ 品牌向上难掩利润下滑
 
  国内汽车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了这样的竞争格局:中低端市场是国产车的天下,利润空间更大的中高端市场则由合资品牌雄踞。由于长久养成的汽车消费习惯,加之部分低质国产车不良影响的发酵,前几年,自主品牌汽车一直很难甩掉“低端”的帽子。然而,随着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低端化的固有印象开始成为自主品牌汽车必须突破的瓶颈与难关。“自主品牌要放弃用低端产品占领市场的思想,不能再将低端、低价视为优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说。他表示,自主品牌连续三年市场份额上升,其增长源仍主要靠SUV和低端产品,自主品牌不能继续再走低质低价的老路,必须坚持品牌向上。
 
  近年来,品牌向上已经成为自主车企的共识,自主品牌纷纷开始调整发展战略,开启品牌高端化进程,其中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的表现尤为突出,成为自主品牌向上突围的领军企业。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品牌向上的过程中,出现了利润下滑的现象。据长城汽车最新发布的2017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长城汽车总营业收入为629.92亿元,扣非净利润为24.38亿元,同比下降65.46%,如果说这两项指标仍无法真实反映长城汽车的经营状况,那么销售毛利率则是无法辩驳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2017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的销售毛利率为18.07%,和去年同期相比,跌幅将近30%。
 
  2017年是长城汽车正式开启高端化的第一年,WEY品牌旗下产品自推出以来销量持续走高,但在销售利润上并未见到大幅提升。有业内人士分析,新品牌初始阶段,在品牌及产品营销方面的投资比重较高,因而导致整体利润增幅下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WEY品牌旗下的几款车型在动力配置及底盘等核心技术上,和长城哈弗旗下产品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VV7和VV5等产品的竞争力和利润提升空间。反观跨国车企,其推出的高端品牌产品在动力操控和核心配置上,都进行了很大提升,并不只是升级了外观和内饰。
 
  ■ 成也SUV败也SUV
 
  “过度关注增长速度,实际并没有多少意义可言,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速度必然会下降。虽然现阶段增长速度降下来了,但我们应该看到国内汽车市场并没有饱和。”清华大学汽车产业系统工程学科主任李显君表示,“据国内机构预测,2035年我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将达到4000万辆左右,因此国内车市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对于现在的增长放缓无需过度解读。”
 
  自主品牌高速发展得益于SUV市场的高增长,但是“将鸡蛋装在同一个篮子”的讨论也伴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从未间断过。李显君说:“长城只做SUV,风险太大,但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品牌能有较大发展,主要应归功于SUV。如果只发展轿车,自主品牌的风险更大。”他认为,自主品牌完全依靠轿车,市场份额肯定要比现在低很多,“首先,自主品牌缺乏核心技术;其次,自主品牌财力、人力资源有限,如果把所有资源放在全部产品线上,难以形成局部优势。”
 
  李显君进一步分析,吉利产品线比较齐全,轿车和SUV均有明星产品,但从近几年吉利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也是依靠SUV获取更大市场增量;奇瑞的发展值得现在所有自主品牌参考和借鉴,多年前,奇瑞制定全线发展的战略,结果收效甚微,如今更加集中于SUV领域,稍有好转;此外,高端品牌路虎的主要产品也是SUV,国产后,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 群雄逐鹿新能源汽车
 
  迫于政策压力和未来市场发展趋势,2017年多家合资品牌对外公布了在华新能源汽车产品规划。其中,大众集团计划于2025年推出80余款全新电动汽车,丰田则计划于203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全球年销量突破550万辆,雷诺-日产计划至2022年,推出12款电动汽车,现代汽车则计划于2020年之前,将新能源汽车扩充至22款,此外美系品牌也制定了新能源产品计划,如福特将在未来5年内推出13款新能源车型,2022年前,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的一半产品将实现电动化。高端品牌同样抓紧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布局,如奔驰计划于2022年前将旗下所有产品电动化,宝马计划2025年前,推出25款新能源汽车。
 
  毫无疑问,合资品牌集体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对自主品牌产生巨大冲击。李显君表示:“任何一个品牌推出新品都会对市场产生一定冲击,更何况是在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具有相当消费基础与口碑的合资企业。”李显君指出,虽然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的制造工艺存在很大差异,但很多传统燃油车的技术基础仍可在新能源汽车上沿用。从产品性能来看,以大众品牌为代表的合资品牌具有很大市场影响力和美誉度。由于合资品牌的新能源产品定价并未公布,因此其对自主品牌将产生多大冲击目前还无法进行预估。
 
  从产品策略来看,以北汽、江淮为代表的大量自主新能源车企,其主要产品为纯电动汽车,少数如比亚迪、上汽等企业,在插混市场有一定布局,与合资品牌普遍侧重插混产品稍有不同。随着最新补贴政策的出台与未来新能源汽车逐渐市场化的预期,业内普遍预计,插混市场将迎来较快发展。因此,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自主品牌的压力可想而知,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目前已经有多家自主新能源车企开始调整产品策略,开始布局插混市场。(记者 陈婷婷)
 
  转自:中国汽车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