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的客制化需求下,代工厂交货周期被要求变短,快速组装生产成为挑战。没有能力连接整条供应链的上游供应商自然没有办法加入快速客制化的生产队伍,所以整条产业链整合会是一个趋势。
五子棋版的阿尔法狗下棋机、智能炸鸡店、语音操控跳舞机械手……智能制造已经不是仅在工厂生产线上。
7月24-26日,在第四届“台达杯”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上,机械手臂、机器视觉、轨迹计算等名词屡被参赛队伍提及。
在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进程中,人才成为重要一环。近年来,西门子、三菱、菲尼克斯、欧姆龙、罗克韦尔等公司都有类似针对高校学生的自动化竞赛。
同时,近日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也提出了关于人工智能人才的目标。
“因为机械手臂的快速普及,原来工厂中的普通工人已经不具备相关操作设备的技能,虽然这几年在慢慢补强,但速度还是来不及。” 台达集团子公司中达电通副董事长尹镟博指出,且就人工智能等较前沿的技术来说,国内高校的教师本身就是缺乏的。
因为人才缺乏,一些传统的制造业在面对如何自动化,甚至是否需要自动化时显得有些茫然。
寻找“智造高手”
第四届“台达杯”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由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相关下属单位以及中国自动化学会共同主办,设有智能装备、智能机械手和智能生产制造三个立题方向。共有来自68所高校的74支队伍入围总决赛,其中包含5所台湾高校,5所泰国高校和3所印度高校。
历经四年,大赛主题从2014年的“发现能效高手”到2015年的“发现控制高手”,一直延续到2016年和2017年的“发现智造高手”。
对此,尹镟博表示,这其实反映了“中国制造2025”的快速升级。从承办方和评审的角度看,学生的很多作品已经有了颠覆性改变。
如果说前两届还着力于点对点控制以及效率的提升,到2016年已经有团队开始使用机械手臂,今年已经有很多参赛作品应用了轨迹计算,机器视觉被普遍应用,甚至有部分团队开始尝试人工智能。
台达机电事业群总经理刘佳容表示,智能制造的主题明年可能还会继续沿用,但可能每年都会有变化。未来,随着技术越来越普及,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会是新的方向。
对于智造升级来说,这也是寻找“智造高手”的过程。
台达中国区人资长林正彬认为,这些软件类的人才恰恰缺口较大,台达未来会着重和学校合作软件类的学生培养合作。
据了解,最近3到4年,台达研究院已经培养了一支有300多人的团队。在机台等硬件自动化之外,研究设备之间如何整合、大数据如何收集与分析、智能学习、云计算等技术。
在刘佳容看来,台达已经处在工业3.0-3.5之间,需要的是跨领域整合人才,涵盖工控、软件网络到大数据分析等。
基于自动化基础,2014年,台达在吴江工厂搭建出一条智能制造示范线,从2014年到2016年,该示范线上所需工人从70名缩减到35名再到10名。产线可以实现全流程的数据收集。
刘佳容指出,自动化的投资报酬率比较容易计算,导入机器手臂和自动机台后可以减少的作业员人数可以计量得知。但对于智能化来说,成果可能不太容易量化。所以目前还在做前期的示范线,比较谨慎。“刚开始只是几个站做自动化,随后扩展到整条线自动化、整条线智能化,最后才水平展开。”
所以整体而言,工厂还是需要大量人工,据了解,吴江厂区依旧有2万多人。
对此,尹镟博指出,台达产品多样化,不会一味追求极致。作为以盈利为出发点的企业,会寻找投资与报酬平衡点,不是每一个工艺端都让机器代人。
补课“工业3.0”
刘佳容表示,中国和欧美的制造业所处发展阶段不同。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实际上很多都还在2.0到3.0之间在进步中,所以自动化之上的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或是物计算都显得有些遥远。
工信部部长苗圩曾指出,中国制造业还需要处理好“2.0”普及、“3.0”补课的问题,解决好产品质量、工业基础能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
今年5月,台达将自动化从原来的能源管理中独立出来作为单独业务,成为台达集团新的三大业务之一,帮助客户进行“3.0”补课。
“在做自动化的过程中,同时把智能化导入,做到机台联网。虽然可能企业现阶段不知道收集什么数据,但他们知道未来要往智能化走,所以至少先把设备跟收集数据能力搭建好。” 刘佳容说,智能制造实际上是从客户端到供应端到厂内全部数据化的整合,其目的在于能够实现快速的客制化,这是智能制造的目标。
实际上,有些还在补课的企业已经感受到来自欧美的压力。特别是对于欧美企业的代工厂来说,供应链的压力成为了当下自动化改造的原动力。
在欧美的客制化需求下,代工厂交货周期也被要求变短,快速组装生产成为代工厂的挑战。要实现客制化,品牌商会要求整条供应链能够实现一体化连接。没有能力连接的上游供应商自然没有办法加入快速客制化的生产队伍,所以整条产业链整合会是一个趋势。
以制鞋业为例,上世纪80年代初,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制鞋业不断向外转移,中国因人口红利承接了大量的国外代工订单,但现在他们的要求发生了变化。
“有些制鞋业代工厂被美国大厂要求产线更加自动化。此外希望做到多机联网,能够进行资料搜集。实际上是美国品牌商在给他们施压,逼迫其走向自动化。” 刘佳容说。
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供应商、代工厂跟不上工业4.0的脚步,可能会丧失机会。
刘佳容进一步分析,在实现客制化之前,欧美企业要求代工厂做到自动化,也是为了把工厂设在本土做准备,因为客制化对于时间的要求很严,所以或许在本土设厂更能达到成本最优效果。
但实际情况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除了自动化人才缺乏,更难的是管理层自身仍处在迷茫状态。
“我们碰到很多客户,对于智能制造没有目标。这意味着不仅是提供自动化设备,我们需要从顾问开始做。” 刘佳容强调,其实都是人才问题。
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