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激发我国市场潜力,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制度创新信号在密集释放。17个试点地区服务贸易占全国比重超过75%,这是我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成绩单。
7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扩大到全国21个省份部分地区。此外,跨境服务贸易领域年内将迎来两张负面清单。
据悉,目前全国版和自贸港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正在制定中。自贸港版的跨境服务贸易清单已经在内部征求意见,将率先推出。
专家分析指出,这两张负面清单将成为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重大突破,也将加速开启我国贸易增长巨大空间。
试点地区持续扩容
近年来高增长、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新业态加快成长。记者了解到,201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在上海、海南等15个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2018年6月份,国务院批复同意深化试点,范围扩大到北京、雄安新区等17个地区。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的增加,带动我国服务贸易总量增长。2016年以来服务出口年均增长6.7%(以美元计),高于全球服务出口增速1.2个百分点,高出我国货物出口增速4.3个百分点。2019年,我国服务进出口7850亿美元,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位。今年1月至5月,我国服务出口同比下降5.9%,降幅比服务进口低18.5个百分点,服务贸易逆差同比减少440.8亿美元。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对记者表示,当前,服务贸易已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重点,成为全球经贸规则重构的焦点。对我国而言,服务贸易开始成为高水平开放的重点,成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重要连接点。
近期,国家层面和相关部门已经频频部署,加快推进以制度创新促进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发展。
庐山国际智库-九江学院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飞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跨境金融、跨境支付、跨界结算、跨境电商、跨境信息、跨境旅游、跨境交通、跨境物流、跨境文化、跨境娱乐、跨境体育、跨境医疗、跨境健康为跨境服务贸易重点。
加快实施负面清单制度
事实上,早在2019年11月发布的《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便提出,要探索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在2019年12月底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冼国义表示,2020年将研究制定全国版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在5月29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进一步指出,在跨境贸易方面,今年将制定出台负面清单,这将使中国的服务贸易更加透明、更加公开、更加开放。
紧接着,中共中央、国务院于6月1日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度,破除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等服务贸易模式下存在的各种壁垒,给予境外服务提供者国民待遇。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指出,年内制定该清单,这将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的一个亮点,也将是我们中国跨境服务贸易的第一张负面清单。
据世界贸易组织2019年报告显示,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从1970年的9%增加至目前的20%,到2040年,比重预期将上升至三分之一。中国正步入服务经济时代,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3.9%,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4%。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王健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大背景是全球服务贸易的增长以及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不断增加,甚至已经超过了货物贸易。主要由于互联网和数字化的发展过程让基于此条件的人需要转化为服务。从全球商业发展背景看,网络化、数字化和服务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创新总趋势。
“更重要的是,服务贸易的种类以及服务贸易的存在形态多样化,而且彼此间存在巨大差异。”王健指出,这些服务贸易的存在方式可能是线下具体基于人的服务,也可能变为线上基于数字化的服务。直接相关的是服务与人的生存和生活以及社会彼此之间相互依赖。在成熟市场,服务贸易应全方位开放。制定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可以释放任何领域服务贸易的潜力。
那么,负面清单在年内出台对于我国当地服务贸易发展有哪些影响?
王健从贸易监管角度分析指出,服务贸易行业实际上有较为严密、成熟的货物贸易监管体系,但是许多跨境服务行业仍处于灰色地带,有些不得不采取变通的手段来实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的出台会将灰色地带的服务贸易纳入规范监管,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孙飞坦言,负面清单在年内出台会加大国内相关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加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提升服务贸易技术,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提高服务贸易水平,提高服务贸易质量,优化服务贸易监管,进而加快我国服务贸易转型升级。(记者 刘昱汝)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