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宏观经济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
尽管疫情冲击严重,但我国基础工业保持正常增长,防疫物资供应和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有力,14亿人的基本民生得到了较好保障,社会大局稳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
一季度负增长,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0%;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4145亿元,同比下降16.1%;货物进出口总额65742亿元,同比下降6.4%……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面对疫情,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比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传播,减少了数以百万计的感染,挽救了大量同胞的生命,当然也不得不付出一些短暂的经济代价。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但我们也看到,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降幅明显收窄。”毛盛勇告诉记者。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1%,比1至2月份大幅收窄了12.4个百分点,产出水平基本恢复到了去年同期水平。从统计的6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来看,约有40%的工业产品产量同比增长……随着疫情防控成效不断显现,复工复产进度加快推进,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包括工业、服务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和进出口,降幅大幅度收窄,呈现改善趋势。
尽管疫情冲击严重,但全国没有发生大规模裁员的情况,就业形势总体平稳。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9%,比2月份降低了0.3个百分点。从价格来看,一季度CPI同比上涨4.9%,比1至2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包括猪肉在内的食品价格同比价格涨幅回落、环比下降,说明食品供应比较充裕、社会物流比较畅通。
产业升级持续发展,新动能逆势增长
3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9%,比1至2月份大幅回升了20多个百分点;3D打印设备、单晶硅、多晶硅和智能手表等,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电子商务、在线学习、远程问诊等得到较快发展……尽管疫情比较严重,但新动能较快增长的态势没有改变。
“在疫情防控期间,整个产业的生产能力包括配套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疫情尽管比较严重,但是产业没有受到大的影响,特别是以新产业、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还逆势增长。”毛盛勇指出,3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了5.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6%,比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
服务业生产下滑,新兴服务业增势良好。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但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2%和6.0%。3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9.1%,降幅较1至2月份收窄3.9个百分点。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8%,比上月回升17.1个百分点,企业对市场发展信心增强。
回升态势有望延续,以改革开放激发潜力
3月份,用电量降幅比2月份明显收窄,特别是3月末,全社会的发电量开始持平和转正;一季度,国家统计局5000万元以上投资入库项目为11477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44个……相关指标显示,前期出台的一系列帮扶企业和推进复工复产的政策举措在不断显效,经济回升的态势有望延续。
“我们的目标是力促全年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下一步,还会根据形势的变化,相继推出一些更大力度的政策。所以可以预计,下一阶段经济会延续回升改善、持续向好的势头。”毛盛勇指出。
疫情是突发公共事件,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因素没有变。中国市场规模大、成长快、潜力充裕的基本特点不会改变。从要素支撑来看,产业基础比较好,配套能力比较强,劳动力比较充裕,人力资本不断积累,还有物流、交通设施等效率都比较好,这些能够有效支撑经济的中长期增长。同时,还应持续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创新,不断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潜力和活力。
“从下一步来看,要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运行,要在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同时,努力扩大国内需求,一方面要努力增加有效投资,另一方面要释放消费潜力。”毛盛勇认为,下一阶段,前期被压抑的消费潜力会逐步释放出来,新型消费会表现更加强劲。(记者 张翼)
转自:光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