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进度。
所谓新基建,狭义是指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为核心领域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这主要是针对传统基建而言的。传统基建主要是指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大建筑,而新基建是指立足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或者是信息化经济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5G网络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
资料显示,截至3月1日,全国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投资清单共包括10326个项目,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而这33.83万亿元的基建项目和以往的不同之处,就是更多用于新基建投资。从新基建的七大领域来看,均有些高科技的味道,其实质也是能促进区域经济进一步紧密融合与支持高科技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建设项目,形成全民共建的发展新局面。不过,在笔者看来,新基建再新,也不可能替代传统基建,而传统基建也必须植入新基建才能在现代经济运行中派上用场,它们都不可能独立存在,两者必须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实际上,关于新基建,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有所提及,彼时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再次提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建进度。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六稳”以来,纵观近两年高层会议,“六稳”贯穿始终,特别是今年,新基建作为稳投资的重要方面,在其他拉动因素受到冲击时,或将进一步加速发挥“稳定器”作用。同时,新基建着力的新范畴和领域在历次会议中已基本被明确,主要可归为“高技术”和“补短板”两类,前者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要依靠的最重要引擎,大力发展高科技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后者与民生息息相关,是“百年目标”的题中之义。近年来,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快速发展,且仍处于加速阶段,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等多点开花,将资源向这些活力充沛的行业倾斜,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将迸发更强的生命力。
近日,工信部召开了加快推进5G发展做好信息通信业复工复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加快5G商用步伐,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按照工信部的规划,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将按照“三步走”战略推进,2025年属于第一个规划期,重点是进行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预计“5G+工业互联网”将是投入的重点和突破口。工信部2月25日公布的《2019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明确了81个示范项目,其中“5G+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项目就有10个之多,涵盖了大飞机制造、电器制造、港口管理、装备加工等多个领域。
随着科技新基建的推进,5G和工业互联网有望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相关行业景气度将持续提升。从中长期看,中国企业上“云”、数字化的趋势不可逆转,经过此次疫情,预计进度还将加快。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的主要基础设施,在技术和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做到适度超前是可行的。通过基础设施带动应用繁荣,生态健全后继续拉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形成良性的闭环。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新修正的《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直接进入市场流转,那么,随着各省陆续公布重大投资计划清单,将一步催化土地流转发展规模,有利于推动集体用地相关产业建设,为此,各地加快土地流转或成新基建重要发力点。同时,建议各地的高新区、经开区、航空港区和自贸区要在这轮新基建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特别是各地高新区,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加快5G网络、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建设进度,在新基建方面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真正将新基建变成应对新冠疫情、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进器。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王勇)
转自:证券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