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3-10





  2019年四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为99.6,比三季度上升0.6点,中经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为93.3,比三季度上升3.3点。与前三季度相比,四季度农业景气指数的大部分构成指标呈现向好态势:农业生产有所上升,务农收入增速小幅加快,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农产品出口降幅收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从未来预期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特别是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政府惠农支农力度不断加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不断构建完善,预计未来农业景气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中经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2019年四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以下简称农经景气指数)为99.6,比三季度上升0.6点。中经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以下简称农经预警指数)为93.3,比三季度上升3.3点,连续3个季度在“绿灯”区运行。


  景气指标呈向好态势


  构成农经景气指数的6项指标(仅剔除季节因素,保留随机因素)中,与前三季度相比,大部分指标呈现向好态势:农业生产有所上升,务农收入增速小幅加快,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农产品出口降幅收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


  农经景气指数比进一步剔除随机因素后的农经景气指数高0.8点,表明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支农、惠农、兴农政策有力支撑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构成农经预警指数的10项指标中,位于“红灯区”的有2项指标: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和猪料比指标;位于“绿灯区”的有4项指标: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逆转)、农林水财政支出;位于“浅蓝灯区”的有2项指标:谷物及制品进口额、粮油食品零售额;位于“蓝灯区”的有2项指标:农产品出口额、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从灯号变动情况来看,四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从“黄灯”升至“红灯”,其他9项指标灯号均未发生变动。


  农业生产增速加快


  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704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全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277亿斤,比2018年增加119亿斤,增长0.9%。其中,夏粮和秋粮增产,早稻减产。2019年夏粮产量2832亿斤,比上年增加56亿斤,增长2.0%;秋粮产量9919亿斤,比上年增加110亿斤,增长1.1%;早稻产量525亿斤,比上年减少46亿斤,下降8.1%。


  全年粮食产量提高主要是受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的带动。2019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381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6.6公斤,增长1.8%。但也要看到,受比较收益低和生产劳动投入强度大等因素制约,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粮食播种面积呈稳中略降格局,201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4亿亩,比上年减少1462万亩,下降0.8%。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突出。2019年各地在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同时,调减低质低效作物种植,扩大优质高效作物种植规模,全国粮、经、饲结构调整明显:油菜籽、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较往年有所增加;实施大豆振兴计划,2019年大豆播种面积1.4亿亩,增长10.9%,大豆产量362亿斤,增长13.3%。此外,粮食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种植比例提高,优质稻谷面积扩大。


  牛羊家禽持续增长


  猪肉产量下降,牛羊禽蛋产量均有所增长。2019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49万吨,比上年下降10.2%。其中,牛肉产量667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488万吨,增长2.6%;禽肉产量2239万吨,增长12.3%;禽蛋产量3309万吨,增长5.8%;猪肉产量4255万吨,下降21.3%。全国猪肉产量的下降主要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出栏虽有所下降,但存栏止跌回升。2019年全国生猪出栏54419万头,比上年下降21.6%;四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31041万头,比上年下降27.5%,但比三季度末增加366万头,环比增长1.2%。


  牛羊肉产量和存栏均有所增加。2019年全国肉牛出栏4534万头,比上年增加136万头,增长3.1%;牛肉产量667万吨,增加23万吨,增长3.6%;四季度末全国牛存栏9138万头,同比增加223万头,增长2.5%。全国羊出栏31699万只,比上年增加688万只,增长2.2%;羊肉产量488万吨,增加12万吨,增长2.6%;四季度末全国羊存栏30072万只,同比增加359万只,增长1.2%。


  家禽产量和存栏大幅增长。2019年全国家禽出栏146.4亿只,比上年增加15.5亿只,增长11.9%;禽肉产量2239万吨,增加245万吨,增长12.3%;禽蛋产量3309万吨,增加181万吨,增长5.8%。四季度末全国家禽存栏65.2亿只,同比增加4.9亿只,增长8.0%。


  农产品出口降幅收窄


  2019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785.7亿美元,同比下降0.9%,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4个百分点,降幅连续3个季度有所收窄。其中,占比重较高的蔬菜出口额为125.7亿美元,同比下降0.4%,降幅收窄1.8个百分点。


  粮食进口同比降幅连续两个季度收窄。2019年,我国谷物及其制品进口额为64.2亿美元,同比下降8.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9.5个百分点。小麦进口10.0亿美元,同比上升16.9%,而前三季度为同比下降4.0%;大豆进口353.4亿美元,同比下降7.2%,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7.5个百分点;稻谷和大米进口13.0亿美元,同比下降20.9%,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4.4个百分点;玉米进口10.6亿美元,同比增长34.8%,涨幅扩大2.2个百分点。


  价格涨幅继续扩大


  四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28.5%,涨幅比三季度扩大14.6个百分点,上涨幅度较大,主要受畜产品尤其是生猪价格带动。其中,畜牧业产品价格上涨69.7%,涨幅比三季度扩大37.7个百分点;林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1.8%,而三季度为下跌1.8%;种植业产品价格同比下跌1.5%,而三季度为上涨1.1%;渔业产品价格为同比下跌0.3%,而三季度为同比上涨1.2%。


  四季度三大主粮价格涨跌互现。其中,玉米价格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三季度扩大1.2个百分点;稻谷价格同比下跌2.0%,跌幅扩大0.7个百分点;小麦价格同比下跌0.2%,跌幅收窄1.7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2019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4.6%,涨幅比前三季度扩大1.1个百分点,连续3个季度持续扩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主要由仔畜幼禽及产品畜价格上涨导致。2019年,仔畜幼禽及产品畜价格同比上涨45.8%,涨幅比前三季度扩大18.2个百分点;同时,饲料价格上涨1.3%,涨幅比前三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除此之外,其余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均延续了回落格局。


  猪料比持续走高。四季度,猪料比为13.82∶1,连续6个季度保持持续上升态势。集贸市场价格调查显示,在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后,受生猪存栏和补栏不足影响,生猪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从未来走势看,2020年上半年猪肉供给仍保持偏紧状态,猪肉价格将继续维持在高位。但从中长期看,随着国家稳定恢复生猪生产的政策陆续出台以及生猪产能逐步恢复,猪肉价格或将有所回落。


  终端食品需求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反映最终消费的粮油、食品零售额为14525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虽比前三季度小幅回落0.4个百分点,但仍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2.2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由降转升


  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5762元,同比名义增速为7.5%,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由2018年的2.69缩小至2019年的2.64。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与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带来的农村居民转移净收入增长较快相关。


  2019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27863亿元,同比增长0.7%,而前三季度为同比下降2.1%,实现了由降转升。政府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提高涉农资金贷款需求的保障力度。财政农林水支出增速有所回落。2019年,财政农林水支出22420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且低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个百分点。政府应继续加大支农、惠农、兴农力度,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农业领域,促进农业投资力度不断提高。


  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稳中有升。2019年,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2717元(可比价),同比增长4.9%,增速比前三季度快0.2个百分点。


  农业景气延续平稳


  从未来预期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因素的影响,农业经济面临农产品、生产资料、种畜禽运输受阻、产销不畅以及农业相关企业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短期内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要说明的是,疫情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不改变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特别是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政府惠农支农力度不断加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不断构建完善,农业农村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有序发展,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预计未来农业景气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经模型测算,2020年一季度、二季度农经景气指数分别为99.0和99.5,农经预警指数分别为86.7和90.0,呈总体平稳态势。


  为了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一要坚持质量兴农,促进农业高效发展。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优质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对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要大力推进农业全程标准化,尽快建立健全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标准及技术规范,健全完善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并加快与国外先进标准全面接轨;要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要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二要加大政策扶持,持续加大支农、兴农、惠农投入。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对政策的依赖力度相对较大,应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力度。要建立国家农业投入增长机制,优化农业投入结构,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影响全局的重大工程,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进一步下沉,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是加快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确保农业综合供应能力稳步提升。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偏弱,农业抗风险能力不强,农业综合供应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当前我国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综合供应能力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受突发因素影响较大。要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简化并且加快养殖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养殖场的审批流程;开展养殖标准化试点,创建一批可复制的高质量标准化养殖场,并将成功的经验在全国推广,促进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