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下称《意见》)。为改革而生、携创新“基因”的国家级经开区,将进一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在借鉴经济特区成功经验基础上,中国于1984年在沿海12个城市设立了首批14家国家级经开区。随着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布局不断向内陆扩展。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19家国家级经开区,遍布31个省(区、市)。
30多年来,国家级经开区在“新”字上做文章,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区域经济增长极。截至目前,国家级经开区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万家,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工业等新兴产业成为部分经开区的主导产业。中国将继续挖掘国家级经开区的创新潜力,着力推进其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介绍说,上述“三个创新”就是要让国家级经开区围绕扩大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下工夫。在开放创新方面,要充分发挥其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领域通过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拓展空间,进一步激发对外经济活力。
同时,在科技创新方面,国家级经开区要集聚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生产要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升级,拓展发展新空间;就制度创新而言,要支持开展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等创新举措等,营造更加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尤其面对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国更需要在产业升级和创新方面“上台阶”,国家级经开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意见》提出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其中就包括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坚持市场化运作、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张斌看来,高质量的制造业发展不能脱离发展阶段拔苗助长,不能脱离开放环境,不能脱离市场经济环境,也不能脱离政府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友好发展环境。中国需要继续保持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友好发展环境。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唐文弘告诉记者,官方将在国家级经开区通过汇聚高端制造、高效服务、高级人才,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支持设立服务经开区产业集群的市场化平台、创新型机构,引导各经开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走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的发展道路。
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负责人杨咸武则透露,将落实好国家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有关政策,同时支持经开区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相关科技计划,包括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其目的是要引导企业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提升创新水平,开放的环境不能少。《意见》提出多项提升国家级经开区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的举措,包括支持其提高引资质量,重点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对国家级经开区引进外籍高端人才,提供入境、居留和永久居留便利等。
“在吸收外资方面,国家级经开区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唐文弘说,国家级经开区是重要的对外开放平台,有关方面将坚持市场化运作,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优良营商环境,更好发挥国家级经开区吸收外资的主力军作用。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