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业内获悉,目前财政部等相关部门正在计划推动部分地区开展PPP项目绩效评价试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修订PPP项目绩效管理办法。这被业内视作推动PPP下一步规范发展的核心,“绩效”将成为PPP未来发展的关键词。
财政部PPP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落地项目净增229个、投资额2825亿元;落地项目累计4920个、投资额7.5万亿元,落地率56%。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PPP研究所专家卓识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经过近五年的发展,至今PPP已有超7万亿规模的项目落地,常规来讲,经过18个月至24个月建设周期,现在都进入到运营环节,开始涉及财政支出的预算安排。“也就是说,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已经到了关键节点。”卓识指出。
“从2014年到2018年PPP大规模推进了近五年,现在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包括绩效管理在内的合同管理已经成为各地实施机构面临的中心工作。”大岳咨询总经理金永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与选择社会资本阶段相比,这个阶段的工作任务涉及多方利益,无疑更加艰巨。“只有绩效管理到位了,多年来各界对PPP的期待才能变成现实。绩效管理是关系到PPP成效的工作,只有干得好才是真的好。”
金永祥说,近期的一个实际例子也说明了当前“绩效管理”在PPP领域的热度:“前一段主办的一个绩效管理培训,原定100人的规模,报名达到1300人。而这次培训也是客户主动提出来的,他们有非常迫切的要求。”
业内专家指出,2014年以来,国务院、财政部、发改委等在一些文件中提到对PPP绩效管理工作的要求。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将PPP项目绩效管理纳入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范畴。不过,具体实施层面还缺少操作性指南,亟须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以指引绩效管理工作。
金永祥告诉记者,事实上,从20多年前PPP进入中国就一直有“绩效管理”的影子,比如说早期的污水治理PPP就是按照绩效付费的,但是“绩效管理”这个概念明确提出来是近几年的事,有关文件中提到过,具体如何在PPP做绩效管理还没有具有约束性的政策细则文件。
当前,各地出于需要已经在尝试一些探索。以山东为例,继2017、2018年相继开展“项目落地年”和“规范管理年”活动之后,日前,山东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绩效管理年”活动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开展绩效管理年活动,对PPP模式加强绩效管理,对入库之日起一年内无任何实质性进展的项目,将予以退库。
记者了解到, 目前财政部等相关部门正在计划推动部分地区开展PPP项目绩效评价试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修订PPP项目绩效管理办法。
卓识表示,一条可行的路径是,在试点区域先行先试,通过试点实现区域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的体系联动、部门联动,从事前决策、事中运营、事后产出等进行探索,提供先行先试的地方经验,继而总结复制经验、分步实施,走向全国推广。
他同时也建议,从两个维度进行评价,一是财政预算支出的评价,二是项目本身涉及到的行业,二者有区分的同时也高度统一。卓识表示,应当对强制使用PPP模式的垃圾和污水领域先行先试,制定较为成熟的绩效考核暂行管理办法和相应的评分办法、参考指标,逐一覆盖到所有行业。此外,考核要从宏观要义出发,从保障更好更高效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角度,结合行业的专业指标和参数,适量考核,应注重项目中长期的运营的稳健性。
另外,规范发展和绩效管理正成为PPP未来走向的关键词。值得关注的是,根据财政部PPP中心披露的信息,按照PPP项目库“能进能出”原则,2019年1至2月各省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的地方主动退出管理库项目共44个。这些项目不再采用PPP模式实施和管理,财政部门不得再按PPP政策和制度违规安排支出。
“PPP作为有效的融资方式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成为中央和地方各级部门推行政策落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成为项目落地的可选择性操作之一,成为常态。”卓识说,在此基础上,当前PPP步入了需要规范调整、巩固提高再发展的阶段。一部分有现金流流入的项目,依然是各部门各行业力推的模式。
“可以说,2018年PPP在经历了4年高速发展后,进行了深度调整。从我们业内的感觉来看,2018年7、8月应该是谷底,此后一直有回暖,预计2019年会比2018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金永祥说。(记者 孙韶华 实习生 马晓月)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