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有底气应对经济风险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9-28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中国农业有底气应对经济风险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构建了农业政策的“四梁八柱”,形成了完备的农业农村政策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我国应对来自国内外各种经济风险挑战发挥了压舱石的重要作用。就中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及其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和影响,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


  秋粮生产形势喜人,连续第六年粮食产量稳定在6亿吨


  现在距秋粮大面积收获还有10天左右。今年秋粮总体形势如何?对此,韩长赋表示,当前,秋粮主产区丰收在望,今年全年粮食产量又将突破1.2万亿斤。这是我国连续第六年粮食产量稳定在6亿吨。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今年秋粮面积增加,长势正常,特别是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产量基本稳定,库存充裕。


  产量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稳固。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委年内还将完成6亿亩水稻小麦生产功能区划定任务。目前,我国高标准农田已累计建成5.6亿亩,耕地灌溉面积达到10.2亿亩。


  种植结构调优,供给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今年夏粮和早稻持平略减,年初提出的“压水稻、减玉米、扩大豆”目标基本实现。初步统计,今年玉米面积减少500多万亩,水稻面积减少800万亩左右,大豆和花生面积增加1000万亩左右,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进口依赖,提高了国内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今年,我国果菜茶等产品面积扩大、产量增加,价格总体稳定,市场供应均衡。


  生产方式调绿,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粮豆轮作、粮改饲稳步推进,今年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达到3000万亩,比上年翻了一番多。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取得积极进展,集成推广一批节肥、节药、节水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模式,打造一批优质粮油生产基地。


  韩长赋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粮食生产能力的底气;调动粮食主产区和亿万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粮食生产的抓手。有了稳定的粮食产量,我们就有了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就可以抗风浪,应对国内外各种经济风险,我们有这个信心。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经济稳定发展预期的制度供给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韩长赋表示,乡村振兴要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需要我们统筹推进。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和回旋余地。


  看农村投资。乡村振兴可以直接带动农村投资,基础设施短板亟待补齐,公共服务亟待全面覆盖。农村“三大革命”即改善人居环境、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初步测算,完成这三大任务,至少要投资3万亿元以上,将对经济增长产生强劲的推动力。


  看农村消费。现在,农村居住着6亿左右的人口,市场需求空间极大。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随着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将越来越大。


  看政策底气。2800万、2.8亿、28亿——这三个数字,深刻地说明了中国经济的潜力和韧性。2017年,我国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带动了2800万人非农就业,这个数据让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很羡慕;2.8亿农民外出打工,不仅给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他们还可以随时为乡村振兴再添活力;28亿人次体验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营收达到7000亿元,说明农村市场的拓展具有深厚的潜力和巨大的空间。


  韩长赋说,望山看水忆乡愁,城乡要素平等互动,是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保证,是政策和机制带来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底气。今年以来,乡村振兴开局良好,进一步夯实了经济稳定发展预期的基础。


  农业开放度越来越高,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市场销售目的地国家


  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我国农业的基本政策。韩长赋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对外开放的总框架下,农业对外合作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发展加快融合,对外合作机制日益完善,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农业开放度不断提高。我国农业贸易体量巨大,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市场销售目的地国家。大豆、食糖、棉花等农产品,我国都是全球最大买家。2017年,我国农业对外投资总额为22.2亿美元,五年累计投资180亿美元,对外投资的国别数量达到100多个。


  “一带一路”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农业开放度。目前,中国已与60多个参与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20多个农业合作协议,主动加强政策对接。中国在“一带一路”参与国家投资的农业项目数量200多个,投资额700多亿元人民币,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为465.8亿美元。通过共同编制发展规划、派遣南南合作农业专家、开展示范培训等形式,推动了“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农业发展。


  韩长赋说,农业开放度不断提高,进口我国需要的农产品,有效缓解了国内农业资源环境压力,保障了国内供应和市场平稳运行。


  农业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2001年,我国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农产品贸易总额只有270亿美元,是农产品贸易顺差国。到2017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有1300亿美元的进口和700亿美元的出口,变成了净逆差国。以中美贸易为例,2017年,我国自美国进口农产品241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9.2%;向美国出口农产品77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0.2%;我国对美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达164亿美元。


  韩长赋表示,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反复证明着这样一个朴实的道理,公平、平等、互惠的国际贸易全球化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获得感,搞贸易摩擦,利益受影响的是双方。对待贸易摩擦,我们不愿意挑起事端,但也不怕摩擦。中国经济有足够韧性和回旋余地,贸易摩擦中有挑战,也有机遇,对此,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记者 高云才)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抓住机遇 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赵昌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的发言可以用三个观点来概括:第一,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或者产业变革的机遇,直接决定着中国制造业未来的竞争力...
    2017-03-20
  • “中国制造”如何转型升级?

    振兴实体经济,重振“中国制造”雄风,根本是从企业自身出发,从提高产品品质入手,应以“工匠精神”推动制造业供给侧改革,进行“二次创业”,
    2017-03-21
  • 我国正描绘中国制造“新版图”

    记者12日从工信部获悉,《“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正在组织修订,将于近期印发。该指南旨在把《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任务和各地资源禀赋相结合
    2017-03-21
  • 增加中国制造的话语权主动权

    目前,中国制造面临着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任务、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双重挑战、低成本优势快速递减和新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双重压力。
    2017-03-2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