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放缓,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大幅回落,反映出投资增长后劲不足,需要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稳定有效投资。
【解题】
坚决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稳定有效投资,不断提高投资效益,确保把有限的资金投向那些能够增加有效供给、补齐发展短板的领域,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超万亿
“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加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力度。”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日前说。
发改委介绍,具体来看,一是瞄准基础设施、农业、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加大补短板力度。二是建立补短板协调机制,共同推动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重点工作。三是按照近期、中期、长期三类,储备一大批补短板重点领域项目。四是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和项目开工建设。五是加快落实补短板重点任务。
“目前,各重点领域任务顺利推进,补短板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孟玮表示,中央和省级专项扶贫资金逐年增长,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重点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一批铁路重大项目建成运行。截至2017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3.6万公里。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一大批住房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在“三农”领域,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李明传介绍,2018年中央预算内农林水利投资主要支持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灾后水利薄弱环节补短板和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发展、林业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工程建设。截至目前,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累计开工130项,其中今年新开工8项,在建项目的投资总规模超过1万亿元。
适度超前投资交通基础设施
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副司长马强指出,与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相比,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发展空间较大,是促进有效投资的关键领域。
“为此,要按照防范风险、适度超前、有序实施的原则,保持一定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有效投资,加快补齐短板,推动提质增效。”马强说,下一步,将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加快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行业审查等手续;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推进铁路项目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推进债转股;抓紧储备一批国家战略需要、通道作用较强、运输需求较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压缩交通基础设施领域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为加快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要适度超前,也要谨防过度超前。近年来,部分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存在规划过度超前、建设规模过于集中、资金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马强表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要把握节奏量力而行。有效防范项目实施风险,加强城市政府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建设、运营的资金保障,根据自身财力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律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稳投资聚焦重点领域
“在当前形势下,做好稳投资工作,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提升长期综合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巡视员刘世虎说,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距离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的目标仍有显著差距。稳定有效投资,加快基础设施提质增效,是提升长期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支撑。
如何做好稳投资工作?发改委强调,要聚焦稳定有效投资的重点领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
刘世虎介绍,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稳定有效投资增长。一是进一步加大项目储备力度。二是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开工建设。三是保障在建项目后续融资,督促地方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四是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五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六是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七是压实责任、抓好落实。强化和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切实采取措施统筹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推动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早日建成发挥效益,稳定有效投资。(记者 邱海峰)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