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美丽中国建设日新月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综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5-23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年多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污染治理强力推进,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幅美丽中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污染治理力度空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速


  一场新雨过后,初夏的北京格外清新、绿意融融。市民高祥感叹:“过去下雨得躲着,不然身上都是泥点子。现在这雨干净了许多。”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如今,蓝天白云不再是奢侈品。北京的变化正是我国大规模开展“蓝天保卫战”的成果——


  同2013年相比,去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下降22.7%,曾经深入“霾伏”的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更是下降了39.6%。而北京,PM2.5平均浓度从每立方米89.5微克降至58微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这短短5年多,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发布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


  如今,山更绿了,全国完成造林5.08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水更清了,相比2012年,2017年全国地表水好于三类水质所占比例提高了6.3个百分点,劣五类水体比例下降4.1个百分点。


  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上个月,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收到上海市开出的首张环境保护税税票。这也是全国首张环境保护税税票。这家公司主要研发和生产用于汽车、建筑、高铁等行业的新材料,环保费改税后因为污染物排放量低于国家标准,享受到税收优惠。


  开征环保税正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举措之一。包括环境财政、环境价格、生态补偿、环境权益交易、绿色税收、绿色金融、环境市场、环境与贸易、环境资源价值核算、行业政策等内容的环境经济政策框架体系已基本建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一批具有标志性、支柱性的改革举措陆续推出:


  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问责1万余人,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


  有序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开展按流域设置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


  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税法等法律完成制修订,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力度空前。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任勇说,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8方面的制度,共85项改革任务和成果,构成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


  今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正式写入国家根本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


  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


  13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山西临汾市三维集团违规倾倒工业废渣案等6起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案件的问责情况。一些地方领导干部被免职或停职,彰显对环境违法行为坚决“亮剑”的决心和行动。


  “贯彻落实好生态文明思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最重要的是要压实各方责任,实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融入政治建设,要义之一就是要严格考核、严格问责。”


  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全面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正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之一。


  5年多来,我国加大化解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单位GDP能耗不断降低,资源能源效率不断提升。能源消费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中国成为世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


  同时,通过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硬约束,优化了产业布局和结构;通过大力整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散乱污”企业,有效解决“劣币驱逐良币”问题,为守法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环境;通过逐步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促进产业技术升级、绿色发展。


  实践证明,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华社记者 董峻 高敬)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