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 未来宏观经济或面临“双风险”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4-23





  在经济结构调整下的一季度中国经济可谓含金量十足。


  4月17日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9.88万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与去年四季度持平。“我国经济增长率已经连续11个季度稳定在6.7%-6.9%的区间。”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表示。


  稳定高速的GDP只是高质量增长的一个方面,一季度经济的另一个亮点是,实体经济不断向好,新兴产业增速领跑。


  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也带动了国内增值税、消费税等税收快速增长。“一季度,与企业增值能力相关的国内增值税增长20.3%;与经济活跃程度相关的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长12.8%;与企业盈利水平相关的企业所得税增长11.9%。”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副司长郑小英说。


  不过,宏观经济面临的内外双重压力也值得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晓光在人民大学召开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分析认为,内部约束下货币融资紧平衡,财政政策难发力。结构性的去杠杆背景下,广义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形成“双紧”局面,给短期经济带来下行压力;外部约束下,外需改善难持续。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放缓,贸易摩擦升级,外部需求下滑。另外一方面全球资产泡沫出现同步化情况,国际金融风险加大。


  因此,在刘晓光看来,短期宏观经济走势仍面临不确定性,未来增长承受着一定的压力。


  一季度开门红


  2018年我国延续了去年的平稳发展态势。


  “中国经济增长运行平稳性、韧性明显增强。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在于制造业转型、工业结构优化。”邢志宏表示。


  “比如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9%和8.8%,保持高位增长;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5%,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62386亿元,增长8.9%,比1-2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在GDP中比重进一步增加,就业也仍然保持高位,这些都是亮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在刘晓光看来,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显著改善,说明了一季度经济增长的含金量。3月,中小企业PMI首次与大型企业一样进入扩张区间,较2月有了较明显的上涨,上涨幅度高于大型企业。


  事实上,今年一季度,由于各数据整体向好,市场信心也在不断回升。根据央行的企业家问卷调查和银行家问卷调查,企业家信心指数和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持续上升到历史最高点,分别达到了74.3%和81.9%,比去年高了12.8个和17个百分点。


  而从三驾马车来看,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上升,投资和净出口的贡献率进一步下降。


  “在新经济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有所上升,进出口的拉动有所回落,消费的贡献率从去年的58.8%上升到77.8%,可以说是突飞猛进,这说明我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徐洪才说。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8%,较去年的58.8%有了很大提升。经济内生动力强劲,新动能正在快速成长,经济结构质量效应凸显。


  风险仍需警惕


  不过,刘晓光也警告,尽管中国经济总体向好,但也存在一定的隐忧。


  “2018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说明,对于2017年宏观经济的超预期企稳要有科学的认识,中国新周期尚未开启,中国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还没有到全面退出的时点;2018年稳增长的核心依然在于稳定投资,但政策方向和政策工具要做出大幅调整。”刘晓光说。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看来,基建投资是经济下行最大的原因之一。他在调研中发现,现在基建项目最大的抓手就是PPP,但国有企业的杠杆率、债务、资本在下降,国资委同时要求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必须再下降。“这样的情况下,依靠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大量投资PPP,既没有动机也没有能力,所以未来PPP的落地就会有问题。上半年财政资金的拨付还不是特别多,但是越往后钱从哪里来就越是问题。”张明表示。


  这也正是投资下降,而民间投资上升的原因之一。


  另一边,则是不可忽略的外部因素。


  在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看来,今年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


  “2017年,中国对美货物出口占出口的19%,相当于中国GDP的3.5%左右;从美国进口占进口的8.4%,相当于GDP的1.3%左右。如果美国对中国6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的关税,中国出口减少约100亿美元,GDP将会下降0.1%。如果中美贸易实现基本平衡,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会降低约2.5个百分点,将影响非农就业约1400万人。”祝宝良在文章中表示。


  在徐洪才看来,接下来,美联储可能还有加息、缩表等各种政策叠加在一起,这对中国经济都会产生影响。如果摩擦升级,二季度GDP可能会降至6.5%、6.6%。


  刘晓光认为,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会由正转负,3月进出口已经出现逆差,如果未来出口需求不及预期,前期工业扩张可能会面临新一轮产能过剩的挑战。因此他建议:“出台2018年民间投资启动的系统方案,以全面调整投资预期;在金融整顿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2018年中国货币政策应当延续2017年的定位,但操作方式可以适度偏松,低利率政策依然是民间投资复苏的一个重要基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扩容;政府机构改革从目前的投资型政府逐步转向民生型政府,高度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和贸易格局变化,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加强防范全球金融风险的冲击。”


  转自:华夏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