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实现稳中向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三次产业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产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供给质量有效提升,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图片来源:互联网)
经济发展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从产业结构看,我国经济已经从过去的主要依靠工业拉动转为工业和服务业共同拉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宽服务业行业准入门槛,加快培育各类新兴服务业,为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服务业发展潜力不断释放,发展动能快速集聚。
近年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3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6.7%,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50%;2017年,服务业主导经济增长的特征更加明显,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1.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8.8%,比第二产业高22.5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转向工业和服务业协同主导,这一趋势性变化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了深远影响。服务业不仅成为减缓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也是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助推器”,更是孕育新经济新动能成长的“孵化器”。
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服务业新动能不断增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服务应用和创新日益活跃,分享经济渗透到交通、住宿、金融、餐饮、物流、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和细分市场,旅游、文化、养老、健康、体育等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仅以旅游为例,2017年,我国旅游总收入5.4万亿元,2012年以来年均增长15.83%,人均出游3.7次。旅游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从产业运行指标来看,2017年前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9%,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表现抢眼,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0%、15.0%和15.1%。
与此同时,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工业也正在加快向中高端水平迈进。重大装备亮点频现,关键技术多点突破,新兴领域异军突起,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智慧制造等新兴技术领域,我国与世界各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钢铁、煤炭年度去产能任务圆满完成。2017年,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比上年回升3.7个百分点,创5年来新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扎实推进,一方面减少了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产能过剩行业市场加速出清,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好转、效益回升。另一方面,扩大了中高端供给和有效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数据显示,2017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4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产量比上年增长68.1%,新能源汽车增长51.1%。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1.3%,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8个和4.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在加快进行,提质增效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会越来越明显。顺应经济发展新趋势,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记者 熊丽)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