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虽然M2全年保持了超预期的低增速,但信贷规模一直保持着稳健增长。
(图片来源:互联网)
1月3日,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闫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按照12月份信贷投放8000亿估算,2017年全年信贷规模或达13.7万亿,增速12.9%。
2018年,虽然央行尚未公布官方数据和增速预期,但业内已对2018年信贷规模和增速有了较为一致的判断,多数预测信贷规模在14万亿元左右。各金融机构的预算和指标也多已明确,2018年的信贷形势已呼之欲出。
2018年信贷额度难言充裕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利率高企、企业信用债融资受阻的情况下,银行信贷额度进行了调整以支持实体经济,信贷规模增速受到托底。在2018年实体经济稳增长的目标要求下,信贷支持仍然不可或缺,在货币政策大幅放松可能性不大的背景下,信贷扩张是应有之义。考虑到支持实体经济的需求和表外转回表内的影响,预计2018年信贷增速在13%-14%。
闫玲表示,预计2018年贷款总规模14.5万亿元,同比增速12%。她指出,主要是考虑到表外贷款回表内的趋势,银行依然反映贷款需求比较旺盛,信贷大概率依然保持增长,只是增速有所放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业内基本对2018年信贷规模继续增长判断一致,但对增速部分机构较为保守。兴业研究报告指出,根据中央“去杠杆”、“降低宏观杠杆率”的部署,信贷增速大概率仍将继续下行,但信贷增量有望大体保持,甚至增加。但非标融资是由于正常信贷无法满足(资质不佳、不符合投向)而产生的变通方式,大面积转回信贷承接的空间并不大,由定价更为市场化的债券融资方式承接可能更为合理。所以在非标腾挪的过程中,央行可能会适度地在总额度上予以考虑,但规模会非常有限。
兴业研究认为,以5000亿作为上限估计,2018年信贷投放总量将在13.6-14.1万亿之间。将总量分解到各家机构,可得额度总体料与2017年相当,但部分机构额度可能存在短缺。
闫玲也指出,额度是否充裕是一个相对概念。需要考虑到2017年额度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表外信贷回表,占用了表内额度。2018年这种情况可能会变得更为复杂,一方面表外回表内的压力仍存;另一方面,整体的社会融资需求随着利率的提升和市场的管控,可能有所降低,尤其体现在房贷方面会更为明显。但现在还很难判断到底是融资需求减少得多,还是回表占用的额度多,但是大概率难言十分充裕。
零售看房贷对公看实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多位银行信贷人士,从银行对2018年信贷投放的指导政策和指标看,各行对2018年的信贷投放要求多为稳步增长。从投向上看,政策上小微信贷仍是最为重视和鼓励的投向,但从规模上看,房贷和实体仍占大头。
1月3日,一位股份行个贷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行2018年零售贷款的目标是新增1200亿,额度分配上房贷近7成,小微占2成以上,1成左右为抵押消费贷款。具体各分支行执行情况有所不同,该人士所处的南部某二级分行将在2018年着重倾向小微,“房贷额度预计将会比较紧张,可能只满足2017年存量和2018年一二季度的增量,下半年预计仍会紧张。”
某大行华北地区二级分行信贷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信贷投放总体要求保持稳步增加,投向上主要关注点还是房贷和房地产。该人士指出,因为该省房地产发展状况相对平稳健康,个人按揭贷款除个别热门城市外并未过多限制。“2018年开门红主要看各分行储备的楼盘和项目划分,如果一手房贷多,给的额度可以到一半甚至更多。”
而对于对公业务,该人士则表示,投向实体是必然选择。在总行层面鼓励偏向中小企业,但是从分行执行层面来说,在朝阳类、推荐类的中小企业不设限制,但对淘汰产能行业,除非是还旧借新,否则一律不予接受。此外,一个可能的变化是,2018年对于PPP项目也要有所限制。
1月3日,华南某农商行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7年以来,对公业务占比已经有所增加,从2017年37家银行发布的半年报情况看,对比2016年对公业务增量占比明显增加,增速加快。而37家银行2017年上半年新增零售业务虽然增速达14%,但较2016年底的19.4%,已经明显放缓,而且占比也有所下降,开始被对公业务反超。该人士指出,这一趋势在2018年大概率仍将保持。
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