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近日就治疗儿童白血病的骨干药物“巯嘌呤片”短缺一事作出重要批示,浙江浙北药业有限公司加急生产的15000瓶“巯嘌呤片”将在一周内送至全国各医药公司和医院。
(图片来源:互联网)
救命药短缺,急坏患儿家长
据介绍,“巯嘌呤片”属于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是儿童白血病治疗的骨干药物,贯穿患儿的整个治疗过程,特别是在维持期内,如果停止服用这一药物,将大大影响患儿的长期生存效果。
“以前住院还能配到,现在门诊、病房都找不到了,我到处问,都没有消息。”患儿美琳的妈妈说,2016年10月,美琳从湖南来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化疗,目前正处于治疗白血病的维持期。然而从2017年4月份开始,国产的“巯嘌呤片”却买不到了。
记者在一些网站、论坛上看到,面对药物短缺,患儿家长大多只能干着急,“听天由命”“想都不敢想”“只要有一点消息,哪里有药我们就马上赶过去”……
据悉,浙江多家医院药库的“巯嘌呤片”均缺货。“这种情况已经有两三年了。”某省级三甲医院血液科负责人说,“我们想过用替代药——硫代鸟嘌呤,但这个药也断货。”
“20日我在门诊工作,很多患者来问有没有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科主任袁晓军说,除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巯嘌呤片”还对淋巴瘤等血液病患儿有临床治疗价值,“这个药断得太不应该了。”
据悉,由于普遍缺药,很多患者转购价格昂贵的进口药。上海患儿佳佳的妈妈告诉记者:“进口药每瓶近1400元,有的孩子一个月就要吃一瓶。”
温州的吴女士是白血病患儿家属群“彩虹之家”的群主和志愿者,她说:“进口药有很多版本,真假难辨。有家长带着孩子去香港的医院,光是挂号费就花上千元。”
标准高需求低,企业停产
据悉,由于生产“巯嘌呤片”需要专门的厂房及设备,市场需求量不大,生产成本却很高,因此很多具备生产资质的厂家在考虑投入产出比后选择了停产。
浙江某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徐经理告诉记者,企业在十多年前就不再生产“巯嘌呤片”了,“国家药典委公布的标准一般是5年更新一次,现在执行的是2015年的标准。按照企业原来的设备技术,生产成片的杂质含量、特定指标纯度等可能都无法达标。”
相对药品利润,改造设备的成本要高得多。“对于一家药企来说,巯嘌呤的市场需求量一年也就5、6万瓶,一个星期左右就生产完了。而重建专业生产线,最少也要400—500万。另一方面,原料垄断价格不断上涨,原来几百元一公斤的原料,现在可能要几万元,企业也很为难。”徐经理说。
位于浙江省德清县的浙江浙北药业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家正在生产“巯嘌呤片”的制药公司。
“‘巯嘌呤片’是个小品种,企业一年也就生产1至2个批次,150万元左右的销售额仅占全公司销售总额的约2%。”公司副总经理谈国军说,浙北药业在新建车间阶段,也曾暂停过该品种药物的生产,随着停产时间不断延长,求药电话频率越来越高。
“患者家属无不怀着焦急的心情向我们询问。”“白血病孩子用药的选择性不多,巯嘌呤真的是救命药。”谈国军说,今年3月,浙北药业决定投资约600万元建设生产‘巯嘌呤片’的专用车间,启用全新生产线。在地方政府的鼓励支持下,2017年11月17日,公司顺利拿到了由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局颁发的药品GMP证书。
既要“特事特办”,更需完善体制
2017年11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巯嘌呤片”短缺一事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要“将心比心”“特事特办”“切实加大国产廉价药生产供应保障力度,切实缓解患儿家庭的‘用药之痛’”。
21日傍晚,天空中飘着寒冷的冬雨,浙北药业的两名工作人员冻红了双手,依旧踏着急促的脚步,奔走在仓库和厂区之间。加急生产的15000瓶“巯嘌呤片”,被火速搬上了集装箱货车,一周内将送至全国各医药公司和医院。
得知消息后,许多患儿家长感到温暖和希望。相关报道在微信朋友圈刷了屏。“总理亲自关心这个事情,给我们吃了定心丸。孩子有救了!”网民“桃李园”说。
业内专家指出,除了“特事特办”缓解患儿家庭的用药之痛外,为避免“巯嘌呤片”等临床迫切需要的药品屡屡告急,仍需进一步完善药品保障体系,切实加大国产廉价药生产供应保障力度。
既需要通过定点生产、补贴储备等方式保障患者用药,满足短期需求,也需要从长远入手,形成合理的市场化定价机制。针对短缺药品,不仅要关注其药品生产企业,更要关注全产业链。
“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巯嘌呤片’等药品短缺的事情,这让我们受到了很大的震动。”谈国军说,“企业不能光顾着盈利,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有些药即使不赚钱,我们也会坚持生产下去。”
转自:新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