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民间资本投资社会公共领域项目正在升温,尤其是具有周期性付费项目更容易获得民间资本青睐。在2016年下半年国家不断出台政策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投资范围之后,新一轮民间资本投资开始专注于城市地铁和城际铁路等项目,这些项目具有周期性付费特点,因此更容易吸引民间资本。”今年8月初,在北京CBD办公的一家专注于轨道交通PPP项目的管理咨询公司研究部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讲述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民间投资一步步回暖的过程。
资料图:民间资本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7479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3.1%;2014年为32157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8.1%;2015年为354007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2016年为36521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2%。
由上面的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是连续四年增长,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情况下,2017年其投资总额闯关40万亿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现在民间资本投资回暖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密切相关,但在此之前的2015年,PPP项目并没有获得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仅有一些供暖供水、污水处理等城市公共领域的付费项目被民间资本看好,但投资门槛过高,挡住了大部分民间资本。
“由于经历了2016年年初民间投资低迷,政府在当年下半年不断出台政策以及拓宽投资领域,对于推动民间投资起到了实质性推动作用。”上述负责人表示,“我们还看到民间资本获得收益的方式或者模式不断丰富,参与项目的主导权也在提升。”
该负责人在8月初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的正在酝酿中的业界标杆项目如今已经签约。9月11日,我国首个民营资本控股的铁路投资项目诞生,当日,浙江省政府与由复星集团牵头的民营资本联合体正式签署杭绍台铁路PPP项目投资合同,该项目民营联合体投资占比51%,民间资本达到控股地位。
借助PPP模式、投资领域拓宽、增强话语权、给予可预期收益……五年多来,在中央政策以及各级政府的推动下,我国民间投资正在从“投不进、不敢投”转为“投得进、敢于投”。
民间投资持续占据主导地位
今年8月中旬,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指出,五年来,投资在调结构、补短板中发挥关键作用,投资结构持续优化,补短板领域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民间投资持续占据主导地位。
9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6.4%,增速比前7个月回落0.5个百分点。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0.7%,与前7个月持平。
在地方层面,作为民间资本活跃的大省,浙江省的民间投资规模也出现明显回升。2017年上半年,浙江省民间基础设施投资880亿元,同比增长28.9%,增速比全部投资、民间投资分别高出19.6个和16.1个百分点,占民间投资的10.3%。另外,重庆、福建、天津、上海、广东、江西、贵州、湖南、海南、河南、黑龙江等11个省份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都超过10%。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近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年初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明显,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出台了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效果来看,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有所回升,民间投资的好转意味着实体经济的复苏,也带动经济出现好转。
五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较多改善民间投资环境的政策,仅2016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就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一些限制性领域的市场准入门槛持续降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改善了民营企业的投资环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与去年徘徊在2%至3%的同比增速比较,当前民间投资同比增速基本维持在6%以上的水平,摆脱了去年年初的持续下滑态势,在一定程度上民间投资进入复苏期。
借力PPP打破“玻璃门”
与现在民间投资回暖形成对比的是,此前民间投资遭遇的“玻璃门”、“弹簧门”正在被打破,尤其是在具有公共属性的基础建设领域,民间资本借助PPP模式实现深度参与经济建设。
五年来,针对民间投资体制机制面临的众多痼疾,我国各部门各级政府不断努力为民间资本搭台、铺路。如营造一视同仁的公平投资环境,进一步放开民用机场、基础电信运营、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去除各类显性或隐性门槛,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出台有效举措,切实解决民企与国企公平竞争问题。
更为值得称赞的是,近几年来,我国创新民间投资参与方式,通过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和公共服务提供,在更多领域向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敞开大门,与其他简政放权措施形成组合拳,为扩大有效投资拓展更大空间。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仅国家发改委向社会公开推介传统基础设施PPP项目总投资规模已超过2万亿元,涉及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和重大市政工程等领域。
另据财政部PPP中心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6月末,按照财政部相关要求审核入库的PPP全国性项目有13554个,总投资达16.4万亿元,覆盖全国31个省级地区和19个行业领域。
在地方推动实施PPP项目落地方面,今年3月底,《证券日报》记者赴山东菏泽调研时了解到,自2016年以来,菏泽市抓住“落地实施”这一关键,采取各种措施加快PPP项目落地实施率,目前已经在山东省内被誉为“精准招商、快速跃进的‘菏泽速度’”,并且菏泽市PPP项目落地实施进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了确实打开民间投资大门,除了借力PPP模式,政府还提供了实实在在的项目。“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涵盖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改善等领域的165项重大工程,就是民资的大红包。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165项重大工程正在为民间资本拓展投资空间,可以说是政府搭台民资唱好戏,同时还能为民生改善带来更多红利。
“这些重大工程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主要依靠市场主体实施,这将为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即使是政府主导实施的基本公共服务等重大工程项目,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胡祖才表示,对于主要由政府负责落实的重大工程项目,将健全PPP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营。
继续优化民资营商环境
虽然当前民间投资正在回升,但复苏的动力仍不足,如今年前8个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前7个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上述管理咨询机构的研究负责人坦言,“民间投资增长直接反映出对市场复苏的预期。当前民间投资增长不够强劲,缘于投资成本高、融资不畅等因素阻碍。”
刘向东表示,今年前7个月,民间投资增速仍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这意味着民间投资复苏的动力还不够强,其中可能存在营商环境有待优化改善。
“制造业民间投资总量大、占比高、增速低,是影响民间投资增速的主要因素。”今年8月18日,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当前我们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阶段,造成民间投资低位运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融资难、融资贵等长期存在的老矛盾,也有政策协调性不够影响投资等新问题;既有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外部原因,也有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自身原因。
记者了解到,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正在不断扩大合理有效投资,加快实施“十三五”规划165项重大工程;对已经建成运营且效益较好的存量基础设施项目,通过PPP方式向社会资本转让项目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转让收益政府再用于精准补短板项目。
孟玮透露,下一步,一方面落实促进民间投资各项政策,出台细化政策措施,改善企业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另一方面,继续大力创新推广PPP模式,推动地方利用多种PPP操作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加快完善价格收费标准政策,在相关领域建立合理投资回报机制,吸引民间投资参与。
“今年以来中央屡次强调要优化内外资营商环境,确保公平、透明、可预期,今后要围绕营商环境建设作文章,由此预计‘十三五’时期随着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民营投资还会进一步被释放,尤其是新的政策逐步实施到位,民间投资还会迈上新台阶。”刘向东表示。
转自:证券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