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调气价、厘清管输价格、鼓励公开平台交易……随着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迎来“加速度”。8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根据天然气管道定价成本监审结果下调管道运输价格,结合天然气增值税税率调整情况,将各省(区、市)非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降低100元,自2017年9月1日起实施。
(资料图片 来源于网络)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价改步伐不断加快。作为基础性能源,气价下调有助于下游用户减负。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尹海涛说,当下各地铁腕治霾,大力推进煤改气,但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之中,对于用气企业而言,虽然煤改气更清洁,可经济成本明显增加。目前,我国天然气管网利润空间较大,通过降低管输价格,带动门站价格下降,能有效给下游企业减负,刺激天然气消费市场。
按政府管理价格的非居民用气约700亿立方米测算,调价后,每年将直接减轻下游工业、发电、集中供热、出租车,以及商业、服务业等用气行业企业负担70亿元左右。如果考虑政府管理价格的天然气价格降低,对市场化定价天然气的带动影响,则占国内消费总量80%左右的非居民用气价格都有望降低。
近年来,涉及管输定价、成本监审、储气调峰价格机制等方面的多个改革文件陆续发布,推动了我国天然气管网公平开放的落地实施。2017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定了13家天然气跨省管道运输企业管道运输价格,核定后的管道运输平均价格比之前下降15%左右。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说,通过对管道进行价格核算,管理部门摸清了“家底”,也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成本,从而促成了本次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下调。同时,管输价格核准,有利于推动管网开放。第三方使用起来心里有数,同时,也为监管提供了便利。
推广使用天然气是我国实现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现实路径。我国提出目标力争2020年、203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0%和15%左右。而2016年这一比重仅为6.4%,距离目标仍有很大差距。可喜的是,今年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恢复两位数高增长。2017年上半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14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2%;天然气进口量41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9%。
为进一步增强价格手段调节供需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重视培育天然气公开平台交易市场。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允许所有进入上海、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等交易平台公开交易的天然气,价格完全由市场交易形成。这是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重要尝试,也为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副总经理付少华说,今年前七个月内,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已完成天然气交易217.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34倍,力争2017年实现天然气交易量500亿立方米。
截至2017年7月底,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共发展了340家会员。“通过交易中心公开交易,有助于天然气市场发现真实价格,逐渐迈向完全市场定价时代。”刘毅军说。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