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增速来看,19个省区市固定资产增速跑赢GDP。
北京、山东、辽宁等多数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均超过全国
重庆、福建、天津、上海等多个地区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都超过10%。
7月份,自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上半年全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后,各省份密集晒出各自的经济“半年报”。数据显示,全国31省份中,有20个省份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于全国8.6%的平均水平。
除去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传统“铁公基”的投资是否还受青睐?民间投资是否回暖?行业投资有什么新动向?记者从各地方“半年报”中寻找答案。
各地固定资产投资差异较大
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稳增长的利器。在目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投资明显减速,消费和外需难以迅速回暖的形势下,通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成为应对经济放缓的主要方式。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0605亿元,同比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加力增效,发挥了在宏观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
从各地方公布的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来看,山东和江苏两省是固定资产投资额度最多的省份,总额均超过2.4万亿元。河南、湖北、四川、广东、浙江、河北、安徽、福建、湖南等9省投资总额则在1万亿元以上。
从增速来看,19个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跑赢GDP。新疆、贵州、西藏是增长的“第一梯队”,三地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在20%以上。
低于8.6%增长率的省份有12个,北京、江苏、上海、天津赫然在列。山西、辽宁、甘肃的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负增长,三省份都同比出现超过30个百分点的下降,形势非常严峻。
从区域划分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9.4%、8.9%、10.7%,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出现下降,下降近9.5个百分点。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地方的投资额已经接近当地GDP总量,这表明该地区的投资效率比较低。同时,在同一板块内,投资差距越大,越表明其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
从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比较来看,制造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业是上半年投资额度最高的三大类产业。从细分行业看,投资额度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道路运输业。
从数据表现看,出现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的行业基本集中在采矿业、建筑业以及部分运输行业(水上运输、航空运输)。
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也是不争的事实,投资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建筑行业发展面临着外部不利影响。
基建投资仍占大头
基建跑得快,全靠资金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近年来稳步上升,政府主导的基建项目仍将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进入2017年,全国各地新一轮重大项目投资相继开工,而拟定的投资项目数额动辄达到千亿元甚至万亿元。在众多投资项目中,铁路、公路、机场项目的投资占主要比重。
今年上半年,全国基础设施投资59422亿元,同比增长21.1%。基础设施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5.6%,其增速也略高于去年,基础设施投资仍旧是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从各地方公布的基础设施投资情况来看,北京、山东、辽宁等多数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均超过全国。山东省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完成4178.9亿元,增长24.9%。
今年以来,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两位数增长,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上半年完成1113.9亿元,增长21.8%。
地方搞基建投资,主要投向哪里?从地方统计部门披露的信息来看,主要是在交通运输、水利、能源、仓储和邮政业、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领域,这些都是“补短板”的领域。
随着基础设施投资稳步推进,北京市路网、轨道交通和市政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与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社会效益增加。
从山东省公布的数据来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教育投资分别增长18.0%、24.8%、31.0%和83.7%。
除了投资领域的变化,最近几年地方投资的融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基建主要是“铁公基”,由中央政府及央企主导。现在的基建投资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且以PPP作为主要融资方式。
多地民间投资企稳回升
民间投资一直以来,都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主力之一。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民间投资促进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打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努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从今年上半年数据来看,多地民间投资增速提高,国家和地方民间投资普遍呈现回暖势头。
重庆、福建、天津、上海、广东、江西、贵州、湖南、海南、河南等多个地区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都超过10%。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投资3200.22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的46.6%。
从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地区数据来看,东北地区民间投资整体仍低迷。同时,陕西、青海等地民间投资增速仍偏低,但都扭转了此前的负增长态势,呈现回暖迹象。比如,青海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2%,自今年3月份以来增速首次转为正增长。
前期从中央到地方都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政策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是年初以来的金融去杠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资金脱虚向实,民营企业融资状况得以改善。
此外,今年以来,地方相继推出一批PPP示范项目,并出台一系列政策保障项目落地。随着PPP项目推进,民营资本参与程度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民间投资增速。(本报记者苏艳蕾)
转自:中华建筑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