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6.9%的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已经创下近六个季度以来最高。
究竟有哪些因素使得GDP增速超预期?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17日表示,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支撑力提升、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出口贡献由负转正等因素支撑了一季度经济增速加快,有所回升。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则在当日在中新社主办的“国是论坛”上表示,GDP增速背后有工业、房地产、基建投资和消费等四个方面原因。
然而,6.9%的增速背后既有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也存在高耗能行业贡献大、对基础设施及房地产投资较为依赖的因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王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房地产去库存压力之间减轻的背景下,投资能否持续高速增长有待观察。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则表示,以供给侧改革为标志的中国经济结构重构才刚刚起步,切不可盲目乐观,以至回到投资拉动经济的老路上去。
“四驾马车”跑出良好开局
一季度6.9%的经济增速无疑为全年发展打了下扎实基础。
毛盛勇1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国民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积极变化不断增加,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方面压缩过剩产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加快,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带动经济增长。”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季度6.9%的GDP增速展现出我国宏观经济筑底企稳的态势更加明显,经济的结构调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潘建成认为,一季度经济超预期归功于“四驾马车”:作为判断经济景气程度的指标之一,工业增加值的大幅回升增强了经济回暖的底气;房地产投资增速再创新高,对整体经济产生了巨大作用;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非常大,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经超过了20%;此外,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也对经济产生了强大推力。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个百分点。工业结构继续优化,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2%,比上年全年快2.6和2.5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利润也实现了加快增长。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157亿元,同比增长31.5%,比上年全年加快23个百分点。
毛盛勇表示,出现31.5%的增长,除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外,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主要工业品价格上涨比较快;工业品产量有所增加;企业利润率也有所上升。下一步,企业利润的增速有可能会逐渐回归到正常合理的水平,但是企业的利润应该还有条件保持比较快的增长。
“这样的成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效有关。”潘建成说,工业企业杠杆率下降、单位收入成本下降、短板领域投资增长加快等都表明,“三去一降一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工业数据回暖的同时,投资和消费对于推动一季度经济也贡献不小。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3777亿元,同比增长9.2%,较去年加快1.1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中有几个数据格外亮眼:制造业投资29325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投资56349亿元,增长12.2%;基础设施投资18997亿元,增长23.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6%,增速快于全部投资13.4个百分点。
此外,一季度民间投资达到了57313亿元,增长7.7%,比1~2月份加快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1%。
毛盛勇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我们非常注重看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因为制造业投资更多是私营企业为主,更多反映了市场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从去年9月份以后,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就一直保持着持续回升的态势。”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929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1%,增速比1~2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12981亿元,增长11.2%,增速提高2.2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7.3%。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达到9.1%的水平,超过市场预期,说明房企正积极拿地和新开工,所以开发投资数据表现较好。另外对于此类城市数据来说,投资数据的正面效应预计在下半年会形成,即下半年供求不平衡的问题可以得到较好的缓解,大城市房源不足的现象预计会得到改变。
此外,居民收入增幅“跑赢”GDP增速也是亮点之一。一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比6.9%的GDP增速高出0.1个百分点。观察人士认为,这有助于中国经济实现由投资和出口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变。
不可盲目乐观
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国内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巩固持续向好态势尚需进一步努力。
王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进一步明朗,但还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需进一步关注。
潘建成也表示,良好的开局一方面增强了大家的信心,但是也有可能让一些地方或一些企业过于乐观,导致粗放模式的回归,“各个地方都在比拼如何加快增长,可能使原来要解决的一系列粗放增长带来的问题重新出现。”
潘建成举例称,今年一季度发电量同比增长7.2%,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较高的增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高耗能行业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比较大的贡献。
章俊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的反弹,更多是下行周期过程中刺激政策累积后的集中反映,而非所谓“新周期”的开始。他认为,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不会通过短短的一年多内、针对几个重点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就出清整个经济体的过剩和落后产能,“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才刚刚起步,切不可盲目乐观,以至于回到投资拉动经济的老路上去。”
王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季度对于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有着比较大的依赖,未来能否持续如此高速的增长还有待观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接受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月度调研时表示,受房地产市场调控影响,二季度房地产投资和住房消费可能增幅趋缓,总体消费需求短期难以大幅回升,预计二季度经济运行依旧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对于居民收入情况,潘建成也有担忧。他表示,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中,中位数增长明显慢于平均数增长,这意味着中低收入的群众收入增长相对比较慢,中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会快一点,“这样的结构与我们收入分配调节的方向不完全一致,也不利于消费的促进,因为高收入群体收入增加会刺激投资,中低群体的收入增长会刺激消费增长。”
财政继续发力稳增长
在未来经济增长仍存在各种压力的背景下,财政政策持续发力被寄予厚望。
王军表示,在当前货币政策效应有限的背景下,财政政策的空间很大,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财政政策需要更加有效,一方面要优化支出结构,盘活地方政府存量资金,另一方面要继续减费降税,推动个税改革,同时要发挥PPP模式的作用拉动投资。
从一季度来看,财政支出增速高出收入增速8.8个百分点(收入12.2%,支出21%),财政更为积极的立场十分明显。章俊表示,考虑到年内货币政策再次大幅放松的概率较低,因此从政策层面会更加依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为增长托底。
财税政策助力降成本方面大有可为。毛盛勇指出,企业的成本总体来讲还是比较高,下一步要加快推进减税降费工作,切切实实地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为企业减负,让企业轻装上阵,为企业营造更加良好的市场环境。
“从目前整个经济发展的势头来看,已经体现出了实体经济的好转。下一步,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包括资源更多地从虚拟经济流向实体经济,下一步更多的资金、更多的资源会脱虚向实,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再加上政策的引导,实体经济有条件实现更好的发展。”毛盛勇说。
潘建成认为,目前首先要认识到当前良好的开局是整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最佳的时间窗口,这个机会稍纵即逝,要珍惜它,进一步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能犹豫,不能因为形势好了动摇去产能、去杠杆的决心。其次,要通过“一带一路”夯实对外经济贸易环境改善的这样一个步伐,使我们的外贸在新的环境下有一个比较平稳、稳定的增长。
胡迟预测,以往全年GDP增速往往呈现出先低后高的趋势,而今年可能是先高后低,预计二季度及下半年的增速会相对平稳或略有回落。但从全年来看,仍有望实现6.5%左右的预期目标。
转自:第一财经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