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3600多个昼夜,足以证明21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协同之变:京津冀GDP十年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的宏观数据背后,有京津雄半小时通达、PM2.5平均浓度下降57.3%等微观感受,更有京城核心区“静下来”、交通走廊上崛起产业发展走廊的格局之变。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十个年头。昨天,京津冀三地亮出协同发展十年的“成绩单”。北京市协同办副主任、京津冀联合办常务副主任刘伯正说,十年来,三地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区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机勃勃,扎实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
以舍谋得 密度逐步下降 核心区“静下来”
倘若您三年前走上银锭桥西望,会看到一栋“冒头”的高楼突兀地插在山水之间,把连绵起伏的西山山脊线硬生生“截”成了两段。这座楼是积水潭医院52米高的新北楼。2021年,这座楼为老城保护“让路”、完全拆除,并顺利将医疗资源疏解到北五环外的回天地区。
“银锭观山”历史景观的重现,便源于协同发展所带来的城市变化。刘伯正说,十年来,北京稳步推进核心区功能重组,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人口、建筑、商业、旅游密度逐步下降,让核心区“静下来”。
从二环内扩展至整座城市——北京坚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疏为进、以舍谋得,首都发展深刻转型。
“减法”是为了换来“加法”。过去十年,本市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疏解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这也带动公共服务资源布局不断优化,8家市属高校和15家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向外布局,精准补建便民商业网点7700余个,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实施绿化超9200公顷。
严格执行北京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的过程中,不予受理与“四个中心”定位不符的登记业务2.5万余件。这也让高精尖产业发展获得更多空间,北京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3年的66.1%。
北京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治理,走出一条减量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两翼齐飞 市级机关两批集中搬迁工作顺利收官
城市绿心公园、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环球主题公园……千年古都的这些新名片都诞生在北京城市副中心。
以副辅主、主副共兴,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保持千亿级投资强度,确保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
承载力和吸引力增强了,功能自然显著提升。目前,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二期建成投用,北京市级机关两批集中搬迁工作顺利收官;61家北京市属国企及下属企业实现落户;数字经济等六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3+1”主导功能持续加强。
另一“翼”——雄安新区也朝着“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典范之城迈进,一座现代化城市拔节生长。
数据显示,雄安新区292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500多亿元,40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京雄城际和雄安站建成投运;环起步区生态防洪堤初步具备200年一遇防洪能力,白洋淀进入全国水质优良湖泊行列;新建地下管廊141公里,城市大脑等智能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同生共长。
备受关注的央属标志性疏解项目压茬推进,首批疏解央企总部建设进展顺利,北京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雄安校区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揭牌运营,来自北京的3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在雄安注册,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开学开诊,40余所学校、5所医疗卫生机构与雄安新区对接合作。
聚链成群 京企投资津冀达2.3万亿元
从北京奔驰、北汽福田到理想汽车、小米汽车,一辆辆京产汽车加速下线,产业链也向京津冀延伸。汽车产业链复杂且长,更能带动区域产业的整体升级。位于北京的整车企业发挥牵引作用,不断强化区域零部件配套。去年,小米汽车、理想汽车的区域内定点供应链企业分别达到45家和70家,北京奔驰零部件的区域内采购额占到全国的55%。“我们发挥‘链长’作用,带动京津冀地区超600家主要配套供应商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北汽集团相关负责人举例。
由产业转移承接向产业链合作转变,能否共同做大产业增量,考验着协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三地结合各自产业优势,共同打造氢能、生物医药等6条产业链,联合绘制完成产业图谱,梳理形成“卡点”攻关、“堵点”招商、重点企业“三张清单”,为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优链提供“底数图”和“导航图”。同时,聚焦生物医药、电力装备等五个产业集群开展梯次建设,汇聚发展合力。“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与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一起获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规模均占到全国的20%以上。”天津市工信局副局长任洪源说。
目光投向创新链。数据显示,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748.7亿元,年均增长率26.5%。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北京企业对津冀两地企业投资4.9万次,投资总额2.3万亿元,“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加速形成。
疏堵通路 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去年,这句流行语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广泛传播。短暂的周末假日之所以能跨省游玩,得益于三地打通“断点”“堵点”,加快构建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拉近三地时空距离。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张高铁、京沈高铁、京唐城际、津兴城际等开通运营,京津冀铁路营业里程超1.1万公里,较2013年增长超三成;京昆、京台、京秦、京雄等9条高速公路通车,京津冀高速公路里程近1.1万公里,较2013年增长超四成。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副主任刘道刚介绍,世界级机场群格局也初步形成,大兴机场、北戴河机场、普宁机场建成投用,京津冀九个规划机场全部实现通航。
对于上班族而言,感受更强烈的是:北京38条跨省公交线路实现常态化运营,日均客运量约19万人次,服务周边17个县市及地区;2022年以来,北京先后开行国贸至廊坊主城区、北三县、固安县、天津武清区通勤定制快巴,目前共6条主线36条支线,日发班车154班次,平均通勤时间缩短至54分钟;京津、津石地铁实现App支付互认。
刘道刚介绍,下一步将加快推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三期、石家庄机场改扩建、唐山机场改扩建等前期工作;2024年建成津静市域(郊)铁路首开段;加快雄商、雄忻、津潍高铁、京滨城际(南段)建设,加快承平高速、京津塘高速改扩建、荣乌高速沧州段改扩建工程建设,加快开展首都地区环线(唐廊高速二期)、京德高速、滨唐高速前期工作,提升改造部分省际接口路;推动环京通勤定制快巴向周边地区延伸覆盖,持续保障跨省公交常态化运营。
如今,京津雄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以区域交通一体化为支撑,三地正加速打造由环京地区通勤圈、京津雄功能圈、节点城市产业圈构成的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百姓共享 异地就医实现“同城化”
今年下半年,北京东六环外将添一所1300张床位的综合医院——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之所以建在这里,既是立足副中心,又为了辐射京津冀。
“建成后,安贞医院的主院区就会搬到这里,继续发挥心血管疾病诊疗优势。”安贞医院副院长高岩解释,原来医院60%以上的手术患者都来自北京以外地区,尤其河北较多,以后患者就医,就不用往城里跑,到这里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
本市正在高质量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医疗卫生体系,发挥友谊医院、北大人民医院、东直门医院等优质资源通州院区作用,加快建设首儿所附属儿童医院通州院区等项目,构建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伴随着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天津市卫健委副主任邓全军介绍,十年来,北京市建成运行了天坛医院新院、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二期、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朝阳医院东院等一批重大医疗卫生项目,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家庄医院已开工建设,北京协和医院雄安院区项目顺利推进前期工作手续,京津冀合作共建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秦皇岛医院等八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户河北省。
除了医疗资源的优化布局,三地93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区域内异地就医实现“同城化”;京津医疗机构与河北省所有设区市通过合作建院、整体托管、专科共建等形式,实现了京津冀医联体全覆盖,带动河北省疑难危重症救治水平全面提升;推进京津冀医疗机构临床检验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有50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685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30项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在京津冀503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有力提升了三地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营商携手 203项政务服务同事同标
早在十年前,京津冀三地海关就率先实施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走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如今,进出口通关时间得到大幅压缩,2023年北京地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照比2017年分别压缩超70%、90%。“2018年以来,京津两关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连续6年开展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助力中国跨境贸易全球排名从97名大幅提升至56名。”北京海关副关长王辉说。
这是京津冀营商环境协同优化的缩影。市协同办副主任、京津冀联合办副主任周浩介绍,三地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抓手,京津冀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在三地协同布局,自然更加关心跨省办事方不方便。为此,三地实行企业涉税信息“一键迁移”,同时可保留纳税信用级别等九项信息和增值税留抵三项权益,办理时间由过去20天左右压缩至一小时;
为企业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就近办”服务,推动北京市朝阳区与天津市河东区、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实现营业执照异地“办理、发放、领取”;
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范围进一步扩大,共推出5批、203项“同事同标”政务服务事项,涵盖涉企经营、交通运输、工程建设、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实现清单内事项无差别受理和同标准办理;
京津冀第一批资质资格互认清单涉及人力资源、建筑、测绘等165项从业资质资格,破解跨区域互认难题;
“京津冀+雄安”共同推出234项“区域通办”事项,加快推进“北京+雄安”政务服务同城化,加强政务数据共享运用,为北京地区到雄安工作人员及子女,解除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记者 曹政)
转自:北京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