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危机不断,全球通胀高企,国际贸易条件恶化。中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防范化解风险,经济回升向好,有力证伪美西方所谓中国经济“失速”“拖累世界”等谬论。
在复杂艰巨的各种挑战面前,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表现亮眼。
自二季度以来,联合国等率先调高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在中国三季度经济增速快于预期的利好趋势下,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亚洲开发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和瑞银集团在内的更多机构跟进,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且均上调至5%以上。
欧洲稳定机制(ESM)总裁皮埃尔·格拉梅尼亚日前告诉新华社记者,他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在现在的经济体量上,中国经济保持当前的增速“令人鼓舞”。
巨大体量辅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不容忽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指出,预计今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三分之一左右。中国经济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将带动与中国相关联的经济体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
“随着对华贸易的增长,韩国、日本等国的经济获得巨大收益,其中也包括美国。”全球知名投资人吉姆·罗杰斯说。
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说,中国经济增长建立在工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流以及技术方面的优势之上,这意味着中国在全球贸易和价值链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经济新动能加快成长壮大,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上的枢纽地位不断巩固,让美西方“去风险”和“脱钩断链”等谬论不攻自破。
1月至10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947家,同比增长32.1%。五年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收益率达9.1%,远高于欧美的3%左右,也高于主要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美国商会在内的多家外商行业组织表示,对于许多外企来说,中国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伴随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扎实推进,中国经济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下,迸发出澎湃活力。10月份,中国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9%;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7.9%,光伏电池产量同比增长62.8%。
德国智库席勒研究所创始人兼主席黑尔佳·策普·拉鲁什说,同他国开展科技研发合作是提高经济生产力的有效途径,“而中国显而易见应该是德国在这方面的合作伙伴”。生物科学、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都是两国可以深化合作的领域。
通过经贸和科技合作,中国与其他国家分享科技新成果和新商业模式,为全球经济不断注入新发展动能。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说,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应用场景丰富,发达国家一些更先进的技术能够应用在中国的产业场景中,这不仅让发达国家技术得到更好转化,也可以促进中国产业发展。“某些人的‘脱钩’臆想与中外产业高度融合的现实完全相悖。”
近期,美西方某些机构和政客竭力炒作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些风险挑战,以虚假叙事误导舆论。中国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以事实证伪谎言,赢得外界更多认同。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郭生祥表示,高赤字、高负债、高通胀是全球性挑战。中国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大幅低于60%的国际警戒线,财政基础坚实,物价保持稳定,“这是难能可贵的”。
西班牙《起义报》网站近期刊文指出,应客观分析全球债务和各国金融平衡的比较数据以及中国政府拥有的庞大金融资产积累。“基于毫无根据的估计来预测中国经济混乱的新闻,无疑带有意识形态和宣传偏见。”
巴西经济学家马科斯·皮雷斯说,十多年来不断有西方“专业机构”或“专家”预测中国将出现灾难性危机,“但这些预测总是落空”。究其原因,他认为,这些人无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风险防范处置机制。
“中国不是‘风险之源’而是‘机会之源’,”郭生祥说,“中国的资源禀赋、发展潜力和调控适应能力,赋予中国经济稳的定力和进的底气。”(记者傅云威、邓茜 参与记者:卞卓丹、李䶮、蔡蜀亚)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