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规模再创新低。尽管2021年监管层对银行没有明确的压降指标,结构性存款总规模仍然持续小幅下降。央行2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5.08万亿元,环比下降6.94%,同比下降21.09%。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银行发现,国有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和收益率降幅较大,部分银行预期最高收益率已降至2%以下。股份制银行结构性存款不管是平均预期收益率还是实际到期收益率均要高于国有银行,但收益下降空间要大于国有银行。
大型银行规模占比持续下降
自监管部门发文要求各银行严控结构性存款规模后,此类产品呈现不断压缩态势。从银行类型来看,相比中小银行,大型银行的降幅更加明显。具体来看,去年12月大型银行个人、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分别环比下降8.32%、12.84%;中小型银行个人、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分别环比下降1.16%、6.65%。
2021年1月,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3万亿元,占比42.68%;2021年12月,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62万亿元,占比31.8%。虽然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都在压降,但大型银行压降幅度要明显高于中小型银行,规模占比持续下降,总规模不及中小型银行的一半。
在规模压降的同时,结构性存款收益率也明显走低。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2年1月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低收益率为1.28%,环比上涨2BP;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3.13%,环比下降4BP;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61%,环比下降6BP。三层收益结构的结构性存款大多为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发行,挂钩黄金、汇率的比较多。
从不同类型银行来看,股份制银行收益降幅较大。2022年1月国有银行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43%,环比上涨5BP;股份制银行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78%,环比下降17BP;城商行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7%,环比下跌1BP。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1月份股份制银行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跌幅较大,从而导致市场整体收益率下降,股份行发行的挂钩股指的结构性存款比例较高,而这类存款的预期收益率范围较大,到期收益率波动也比较大。
结构性存款规模和收益仍存在下降空间
据了解,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收益结构差异较大,国有银行发行的大多为稳健型结构性存款,产品整体收益率较低,收益达标率较高,个别国有银行的结构性存款预期最高收益率已经降至2%左右;股份制银行则是稳健型、平衡型结构性存款都比较多,平衡型的结构性存款虽然没有本金风险,但是收益波动性较大。
“和银行一般定期存款相比,结构性存款的成本偏高,未来收益率存在下降的可能。”刘银平表示,国有银行结构性存款收益率在2021年已经有较大幅度下调,2022年继续下调空间有限,但规模会继续压降。股份制银行结构性存款不管是平均预期收益率还是实际到期收益率均要高于国有银行,收益下降空间要大于国有银行。但由于股份制银行对结构性存款的依赖性更强,收益下降会较为缓慢。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结构性存款规模继续回落,将使得银行的负债规模有所降低,因此银行亟待拓展新产品以适应未来发展,与此同时,由于结构性存款的利率与其他定期存款等相比成本较高,从这个角度看,对于银行控制负债成本也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助益,结构性存款拥有其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及市场需求,目前没有必要让其直接退出市场,主要思路还是开展相应的规范。
转自:证券日报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